推荐期刊

关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时间:2015-12-20 14:08:2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提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教学评价问题十分复杂。明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理念、特点、原则和指标体系等问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领域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是提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教学评价问题十分复杂。明确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理念、特点、原则和指标体系等问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过程和特点,而且应用十分广泛和频繁。因此,加强教学评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1〕。在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时,必须明确几个问题:教学评价是一种怎样的评价,这就涉及到教学评价的属性或本质;是谁的评价,暗含着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对什么的评价,意指教学评价的客体。在组成教学评价的诸要素中,认清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搞好教学评价的前提。教学评价的主体是人,人在评价事物时,总是把客观事物的属性同自身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人的需要不能排除在评价内容之外。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过程和结果。教学评价的手段是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的价值做出判断,是评价者的主体需要与被评价对象的客体属性的一种特殊的效用关系运动,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做出的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在阐释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概念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发展性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它要求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但要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要注重形成性评价。(2)发展性教学评价旨在促进发展。它要求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3)发展性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发展。它要求教师提高素质和教学实践改进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传统的评价是“为了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甄别、鉴定和选拔的功能上,其目的是为了筛选适合于接受高一级教育的学生,淘汰另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教学评价观的指导下,学校以考试来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多考查主科,忽视副科;多考查知识,忽视能力;多考查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这就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只重视智育的轨道上,使学生偏离教学目标,走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邪路。发展性教学评价是“要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目的在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一种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2〕。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但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且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性,主动寻求适合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努力创设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坚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的理念
  教学评价不仅能促进教学改革,而且能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般来说,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避免笼统的结论或简单的总评等级,能够帮助教师诊断和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从而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自身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由于评价者对教学评价的实质和意义认识不清,加之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从而出现了“搞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区分教师的水平高低或工作好坏,把教学评价作为管理教师的手段,把评价结果作为发奖金、津贴的依据”的单纯做法,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专业水平”〔3〕317。如果能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从而表扬先进,激发后进,而且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并能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坚持“促进教学不断改革”的理念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其质量如何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周期性地对教学实施的情况、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并有利于形成促进教学不断改革的机制。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价值判断。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过程。教学成果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的变化表现。所以说,教师评价既是对教师教的能力和教的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的变化做出价值判断。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着“把升学率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缺乏科学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学评价作为考查学生记住多少书本知识,而忽视智力、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考评;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此来评价教学。师生为了取得高分,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教学规律”的教学评价观。这些评价和做法既是对教学的不科学的评价,又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评价。
  从现代教学管理和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看,积极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管理效能、加强教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校不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制度,不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改革工作就很难全面开展。过去教学中经常出现违背教学规律和影响教学质量的状况,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科学而明确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不能对教学质量做出公正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是教学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质量的综合,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质量的统一。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改进与形成性功能。在发展性教学评价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好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同时,发展性教学评价不但能发现、诊断问题,而且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效果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样,可对教学中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不断调控,促使教学向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发展,按教学规律进行,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
  
  1.多元性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具有可转变性的。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可转变性的世界为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以考试为唯一手段的传统的教学评价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否定了人与外界交往的多元化方式,导致了教学评价的主体单一、内容较少、功能不多、方法呆板。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作为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来说,不但要加强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相互认同问题,而且要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他评,使教学评价成为多方积极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就评价内容而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强调教学结果,而且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体系、标准、功能和方法上,发展性教学评价应突破单一、静止的标准,走向多维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充分体现出导向、诊断、激励等多维性功能整合的特点,积极采用统计、测量、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形成性为主、兼顾终结性的一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整体性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凡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单元有机结合起来完成某种功能的综合体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是许多基本因素组成的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涉及到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而且涉及到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批改和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由于教育的竞争性和教育评价的选拔性,使得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教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这种淘汰和选拔性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的分等功能得到了强化,这无疑给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发展性教学评价中,应重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其整体功能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评价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将学生的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同时,评价不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到活动中。
  
  3.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只有从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中去进行探索,才能逐步把握它的发展规律。教学活动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宏观的、微观的,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只有从教学过程内部的这些基本因素的内在联系中去探索才能揭示出来。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仅要注重教学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改变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模式,使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成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改进学习的积极的手段。
  
  4.反思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反思则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单靠一张试卷片面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师生的积极参与,使得教学评价缺失了反思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更看重个体的参与。其原因在于师生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和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发挥和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将有可能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的行为,并思考下一阶段的工作。为此,在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时,要坚持边评价边反思的原则。一方面,评价者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以及召开师生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来反思整个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指导规划下一次的行动;另一方面,评价活动是否科学、是否可靠、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产生较大的效益,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评价等问题,要求评价者对其进行再评价。可以这样说,发展性教育评价有助于各种评价方案和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评价的质量和价值。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3〕303。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其目的在于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教学评价的对象不是个别或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而评价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应有之义。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一般来说,价值观不同,教育目标则不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教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过程,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如,建构主义强调把教学过程的核心由知识传授者转移到知识学习者本身。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因此,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应该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学生参与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加入,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成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重要原则。
  
  3.全面性原则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需要培养的是“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某一方面只得到片面发展的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评价者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其知识的掌握,还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尺度。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发展性、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性的评价原则,将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值,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谓教学效果含糊不清。发展性课堂教学标准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师主导方面:(1)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任务适当、确切。(2)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紧凑,节奏适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教学内容安排。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等。(4)教学方法使用。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运用符合内容需要、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启发诱导,指导学法。(5)教师基本素质。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演示操作熟练、正确、恰当;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简明。
  第二,学生主体方面:(1)学生参与,参与面广,探究意识强烈,兴趣浓厚;(2)学习状态,要求学生情感投入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求知欲强。
  第三,教学效果方面:(1)教学目标能否实现;(2)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否显著;(3)师生是否满意。
  总之,目前发展性教学评价虽然是一个尚欠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全新的概念,其基本理念、特点、原则以及评价体系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中,还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82.
  〔2〕彭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6.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