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高度重视教育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时间:2015-12-20 14:08:28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命题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教育在我国整体发展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命题科学地揭示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教育在我国整体发展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的论断。应该说,我们已经认识并确立了教育的战略地位。但在现实中,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和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认识教育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一、教育是经济整体发展的发动机

  说到发展,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是什么?是人。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劳动者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动性因素。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并最终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源泉在于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开发自然资源,首先要开发人力资源。“教育立国”应是我国的治国战略方针。

  第一,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劳动者可以获得原来没有的知识,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第二,教育可使未来的劳动者学到一定的劳动技能,也可使在岗的劳动者根据自己能力发展需要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水平与劳动创造的价值成正比,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各种不同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

  第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程度,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动力。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是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

  第四,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管理人才。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经济发展规律需要由人来掌握和运用。培养造就掌握经济规律的管理人才,除了实践的探索,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总之,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潜在的、长效的生产力,它的功能就是造就有知识、懂专业、有能力、善思辨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教育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根据几个省对农民致富情况的调查,在投入相同的生产条件下,高中文化程度农户的收入高于初中文化程度农户的收入,初中文化程度的又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小学文化程度的又高于文盲。这表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别。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凸显知识的决定性作用。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相应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或人力资本就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一切有识之士都应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教育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工程

  教育除了具有经济价值,还有我们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即教育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教育除了给人以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造就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教育为建设物质文明创造基础性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而物质文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没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队伍,要实现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只能是一句空话。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科技管理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物质文明的发展。

  其次,教育为建设政治文明创造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要真正当好家、做好主,学会参政议政,必须依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并提出教育公平的方针,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长期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教育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条件。教育本身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受教育者树立共同理想和信仰,实现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如邓小平所言: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要通过多层面、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情操得到陶冶,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重在解决体制问题

  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根本在于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1世纪的中国,教育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重要责任,能不能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因此,必须把教育切实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必须看到,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与教育战略地位相背离的问题,“上学难,上学贵”就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外在表现,一是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不到4%,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二是教育为本的理念淡薄。一些政府部门乐于投资经济项目,对教育的投入却缺乏热情。此外,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追求豪华,有经费也不投向教育,而是违规将资金用作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这种现象具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表明,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本源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还没有被我们的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所认识,他们不懂得投资教育,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投资经济。因此,必须使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真正认识教育的经济社会价值,牢牢树立“教育为本”的观念。

  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教育投入的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要真正落实教育投入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尽快按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教育经费预算单列;三是建立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的制度;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拨付、筹措、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五是考察本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要把教育列为重要方面,要求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