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2015-12-20 14:31:51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应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特色型大学的特色表现在其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
〔摘 要〕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应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特色型大学的特色表现在其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展特色型大学有利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学、研的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特色型大学;基本特征;特色学科;地位与作用
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既需要高、新、尖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的应用型人才。故此,我们就应当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来满足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每所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和人才培养领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而不应贪大求全。
一、什么是特色型大学
所谓特色型大学,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特色型大学是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密切联系的大学,依据普通院校本科办学的基本规律,围绕学科建设,针对行业、岗位与技能需要设置专业,以培养专业性高级人才。
特色型大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有明确的就业去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行业对应、相对稳定的科研领域以及善于经营的学校管理等方面。特色型大学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行业特点设置应用性学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术、技术和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依托行业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培养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建设特色型大学,必须突出行业性特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应用性学科专业,开发应用性课程,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重视应用性研究。
二、建设特色型大学的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与定位问题
定位不明,是当前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办好特色型大学,首先要明确其目标与定位。只有明确了目标、找准了定位,才有发展方向。特色型大学要有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的科学定位,要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建立有利于特色形成的制度和机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特色型大学还没有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也没有形成相对明确的建设目标。定位缺失,特色不明,使得特色型大学的教育理念模糊。我们认为,“特色型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在五个方面:目标定位——为特定行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办成行业性的多科性或单科性院校;类型定位——办成应用型、专业型院校;层次定位——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有些学科专业,特别是作为特色核心的专业培养专业研究生;学科专业定位——始终坚持学科专业的行业特色,围绕其主干学科设置相关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为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服务。
2-人才培养的特色问题
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特色型大学,既不能像综合性重点大学那样,完全按照传统大学的模式培养理论型人才;也不能像职业技术学校那样,一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纯粹的实务的、操作型人才。而应当结合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方面的特点,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宽于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强于传统大学,努力培养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志趣和爱好,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自主设计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此举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不断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成才要求,尽可能为各类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1)通才与专才之间的关系。特色型大学应在重视搭建通识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按照“强调基础、注重融合、拓展视野、开阔胸襟”的要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保证课程结构合理,层次规范,基础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宽,使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出发,增加复合类、应用类课程的比重,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块,通过分流不断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特色型大学应按照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正确处理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把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培养成为学术型人才;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把其余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宽厚基础、良好素质和较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特色型大学应将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与明确的就业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应用性人才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使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3-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特色问题
办好特色型大学,首先要建设好行业的核心学科专业,其他学科专业要尽可能围绕核心学科专业设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色型大学应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使之成为优势学科,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培养一批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产生一批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科技成果,从而加强自己的特色。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是特色型大学形成自己特色的基本点。
4-课程设置问题
特色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建设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高学生一定的理论修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需要,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要求。
高职院校的某些教学要求,如强化实训、培养“双师”,对特色型大学有借鉴意义,但不是要求特色型大学办成高职模式,以应用能力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
5-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特色型大学师资队伍的特色与特色型大学的办学特色是相一致的。特色型大学要重视师资建设。办好特色型大学,需要一批熟悉技术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的教师,要求不仅能够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岗位操作,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合格人才。要求教师要具备教育与知识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和本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既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特长。因其他类型大学的师资不能胜任特色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大力培养特色型大学的师资队伍。
6-科学研究取向问题
特色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注重应用研究,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怎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是面向经济建设服务的。它立足市场、职业,关注产业和企业。在提升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考虑如何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和企业合作、行业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因此,特色型大学要注意发挥科学研究职能在学校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来提高教学质量。
特色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应用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并利用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
三、特色型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在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国家组建了一批特色型(单科性或多科性的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等)的大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型大学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可以预见,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这就为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展特色型大学,不是简单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而是在综合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在综合基础上凸显行业特色。
1-特色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的需要
特色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其特有的贡献。如果我们保留其特色,扬长避短,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应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走向专业化、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职业不断诞生,新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还需要大量能将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特色型大学的毕业生大多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他们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说明特色型大学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专科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点,以行业为依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着力点。
2-特色型大学有利于教、学、研相结合
特色型大学教学的突出特征就是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把实践教学过程当作消化理论、强化应用、拓展知识、锤炼技能的过程。通过教学计划的安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特色型大学办学的一个主要特色。
相对而言,特色型大学更有条件实施实践教学。他们通过以实验、实训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实训与教师的科研开发工作相结合,在实验、实训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既可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也可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并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应考虑不同学校的特点,因地制宜。不能将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放在实训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行业的多种形式的、灵活的全方位的立体式合作,既吸收、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也要考虑为企业创造相应的环境。进行教、学、研的合作教育,可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基本教学环节中去。
特色型大学也可以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对口行业或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实地考察,支持教师把教、学、研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兼具工作实践经验,和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特色型大学有利于学生就业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是结构性失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距离遥远,甚至所学非所用,造成学生自身就业取向模糊,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而特色型大学由于其办学面向特定行业,人才培养过程注重与行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学生在入学时就基本上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定向。因此,学生就业时,依靠其专门的行业知识和实践,较容易实现社会需求和个人愿望的最佳结合。从用人单位的情况反馈来看,特色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也是较受欢迎的。
特色型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灵活性、人才培养上的独特性、科学研究上的应用性,都充分显示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这证明特色型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认真研究特色型大学的定位问题,进一步探讨特色型大学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认清特色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寻特色型大学的规律,为特色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