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5-12-20 14:39:07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专业。然而,由于报关专业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专业。然而,由于报关专业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报关 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报关专业日益成为学生乐于报考的热门专业。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等专业相比,报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理论方面的内容更少,课程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报关专业的建设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目前,不少学校开设报关专业较为仓促,在准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对报关专业教学、教材、教法与实训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报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材选用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报关课程的教材大多数是按照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生硬的将报关业务分成相关性不强的几段,不考虑到报关的流程和海关管理规定的连续性,甚至把很多国贸实务、国际结算的内容包括在内。有些学校还直接使用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内容冗长,篇幅过多,且价格不菲。同时,报关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不足。很多学校仅仅在国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相应增加一两门报关课、报检课,不利于报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式传统
  不少教师在讲授报关课程时,仍旧试图按照传统的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展开理论框架,然后强调重点概念,重点问题,要求学生背诵掌握。但这种讲授方法却不适用于报关类课程。报关是一门与海关、运输公司、港口及进出口商打交道的学问,程序为主、理论为辅。同时,一些老师在讲授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根粉笔的讲授方法。报关业务流程复杂,信息量大,单凭粉笔、黑板难以充分传达信息,且授课不够生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之感。
  3.实训开展不足
  很多院校仍试图以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训的方式开展报关实训。国贸实训可以通过一系列单证(如合同、发票、装箱单、保险单、信用证等)串联起来,在普通教室开展。但是报关实训偏向于各种手续的办理,涉及到的的单据(报关委托合同,报关单等)较少,且不具有连续性。最适合的办法是在多媒体机房通过报关实训软件开展。少部分院校也采取这样的做法,但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报关实训软件选择面较少,质量也有很多缺陷。另外,很多院校报关实训重校内,轻校外,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专业教师缺乏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师资普遍存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是国贸、物流等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此类课程的教学,后来才转为报关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师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报关课程,加之报关课程与传统的国贸课程又有很大不同,讲起课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报关课程与海关的管理政策、报关业务实践密切相关,时效性很强,几乎每年教学内容都要更新。很多老师都缺乏港口、物流、报关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很难跟上这些变化,更不用说给学生讲述清楚。
  
  二、主要的解决方案
  
  1.按新思路编写教材和设置课程
  报关教材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适应学院教学的特点,采取“工学结合”的编写方式。首先,在教材体例上,可以根据报关工作的特点,把教材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背景介绍篇,介绍海关的基本情况和管理职能,以及海关对报关企业、报关员的管理;第二篇为报关程序篇,对各种类型的货物分开论述,从一般进出口货物开始,由简单到特殊,在延伸到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第三篇为报关技能篇,讲述报关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技能: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第四篇为报关法规篇,讲解报关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海关法规和报关管理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体例,将报关专业认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可以引入报关行、货代公司具有资深经验的员工以及海关的培训老师加入编写,提供素材。最后,结合“中国电子口岸”通关模式,在教材中加入常见报关软件的介绍和操作界面演示说明,做到与时俱进。
  在报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把所有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能力课和专业核心技能课两大类。职业基础能力课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国贸实务、进出口商品学、报关英语、海关法律法规等;专业核心技能课可以开设: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商品归类、国际货代实务、关税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揽货管理等。可将课程设置与培养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报关报检能力、国际货代能力、货运与保险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讲授报关课程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在讲解海关的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适当给学生观看一些来自海关一线的图片、新闻报道和专题视频,让学生生动了解海关的作用、权利与任务。在讲解报关程序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法,以一些企业的真实进出口货物报关流程为例,演示、讲解和比较不同货物的报关程序。例如,在讲解暂准进出口货物时,就可以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引入上海市海关对其关员进行通关培训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在讲解商品归类和税费计算时,就采用强化练习法,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归类技巧和计算公式。在讲解报关法规时,采用引导阅读法,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掌握法规对报关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促使其课后也能积极自学。同时,在授课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注意到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的便利,以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报关行业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
  3.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
  实训工作在报关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校内实训可以通过实训软件在多媒体机房开展。对于报关实训软件缺乏的问题,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方式,即学校派遣老师到软件公司,与该公司合作开发实训软件。一方面,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有效地指导软件公司按照学科的特点、科学的流程开发软件。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本校报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通过这种模式,本校还可以大幅降低使用该软件的成本。其次,校外顶岗实训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联系报关行和货代公司,推行“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办学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但是,联系的报关行、货代公司一定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否则吸收的学生有限,使实训难以开展。
  4.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报关专业师资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采用“内涵式提升”。大力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寒暑假期间派遣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或者派遣教师到上海、广州等报关行业发达地区,参加由当地海关或报关协会、教育机构举办的“双师”业务培训活动;另一方面,采用“外延式引进”。目前,学校可以引进一批报关行业的资深员工(甚至职业经理人),给予较为优厚的待遇,让他们把报关工作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带到课堂上来。这些引进的人才也可以对原有的一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而且这些人才,本身就有一些相关的社会资源,有利于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开展。
  
  三、结束语
  
  报关专业作为一门较新的专业,建设的历史还很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报关专业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高职院校,只有不停地进行探索和改进,我们才能实行与工作岗位对接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报关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淑欣,马玲,刘一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9).
  [2]屈建龙.高职报关专业课程建设的滞后现状与革新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3]翟树芹,肖斌.对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1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