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外语教师媒介素养教育

时间:2015-12-20 14:39:13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师 媒介素养 教育概念 研究现状意义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目前外语教育质量和促进外语教育的改革,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理念。同时外语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当前媒介素养教育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师 媒介素养 教育概念 研究现状意义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外语教师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目前外语教育质量和促进外语教育的改革,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理念。同时外语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当代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认识媒介,选择和接触媒介,解读、甄别和判断媒介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分子,无时无刻不在与媒介接触。外语教师也同样面临着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要求。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培养。全面分析外语教师媒介素养的内涵、研究现状,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水平,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希望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目前外语教育质量,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理念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
媒介素养,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于公民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教育者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逐步培养对于媒体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参与社会发展。
二、外语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1993年,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就学校引人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
但就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各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的主体还是各级学生及社会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也鲜有文献涉及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我们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了文献调研,按篇名和模糊匹配,从1999年到2007年全部进行搜索,查看有关媒体素养教育方面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和方向。从文献检索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中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献相当多(占到64.9%),说明它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10月,“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以“信息社会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2006年8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也将“公民的媒体素养”列为会议的十个专题之一。
目前,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媒介素养的内涵,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探讨、途径、方法的研究;在学校教育层面研究比较集中在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和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教育上。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中,还未有人涉及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表明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大多还停留于对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这说明社会和学术界、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和研究存在空白,这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将严重影响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影响外语教学理念和外语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媒介素养的意义
  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助于加强外语教师对于媒介的接触和认识,客观、合理、高效地使用媒介,促进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对于提高目前外语教育质量和促进外语教育的改革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对于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当代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将实现教学手段和内容的丰富、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培养素质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运用各种媒介技术,能够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同时能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增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方位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并能利用电子学档技术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进而促进学生培养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将更好地体现外语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体,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信息的处理方面和媒介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也就会形成信息鸿沟和相应的弱势群体。如果加强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可以使教师能够利用媒介对学生加强引导和关心,提供各类信息资源,消除学生的“知识沟”问题,实现基于网络的教育援助,让每一个学有困难的个体都能及时地获得帮助,进而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三)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将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当代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
在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传递者转化为指导者、课程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的建构者等新型角色。世界信息化趋势是把现存的各种媒介整合到一个信息更加密集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这使社会中的每个成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师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人。
(四)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外语教师利用媒介进行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
教师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利用相应的媒介技术进行科学或课题研究;并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课程在线观摩,并利用网络技术支持构建虚拟教研组和群体协作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作教研;还可以利用社会性软件如BLOG构建教学反思平台。这些都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外语教师媒介素养教育
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做法,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和需求,以下提出我国实施外语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及策略性建议:
(一)加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使教师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二是要让教师批判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三是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己。
  (二)外语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1.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
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是保障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从世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倾向于由政府指定或委托一些机构来实施。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建设,实行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某些机构来组织实施是必要的。
  2.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地位。
首先要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在英语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一方面要借助环境、渗透在生活中的大众媒介来宣传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媒介素养逐步成为现代人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扶持和与之相配套的由政府启动的媒介素养培训项目来实施和落实,并有明确的组织者、实施者。
3.开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资源。
首先要编写规范的培训教材。其次要坚持灵活性原则,多渠道地获得教学素材,如可从报刊、杂志、影视、因特网、手机等媒体获取。再次要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库和设计与开发支持平台。
4.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的学习模式。
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教师需要在学生的作品和材料的分析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技能。教师要促使学生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体验各种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媒介素养只有在学生不断试误中才能养成。
5.提升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素质。
为了提升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素质,一方面.可依靠师范院校,广播、传媒、新闻等大学或学院来直接培养。另一方面,采取在职培训、假期进修等方式来培训在职教师。此外,还可采取大学与中小学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来共同促进一线教师媒介素养的发展。
6.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
我们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方法,设计合理的评枯标准,并且定期进行评估。
总之,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业界对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外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我国的传播学学者和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例如为一些传媒大学或师范大学中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这对英语教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具借鉴意义的经验。但如何把这些好的经验移植到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中,让英语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工作尽快、全面、系统地展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人思考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