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时间:2015-12-20 14:39:25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 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提出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提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提高学困生素质与成绩的具体措施:①确定个体了解学困的原因,好对症下药;②奉献爱心,营建语言环境;③激发兴趣;④提高信心
【摘要】 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提出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提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学困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提高学困生素质与成绩的具体措施:①确定个体了解学困的原因,好对症下药;②奉献爱心,营建语言环境;③激发兴趣;④提高信心;⑤教给方法。总之,学困生素质与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它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帮助与关心。
【关键词】 学困生少数民族地区爱心信心兴趣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位于西部偏远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生活着以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由于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以及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使这里经济落后,5.12地震更使这里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而教育与国家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更是落后很多,其中最落后的又数农村教育。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课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仅仅是一句空话。可见,解决农村教育,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
阿坝州外国语实验学校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窗口学校吸引了来自马尔康以及马尔康周边地区的莘莘学子,这些孩子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意识到知识就是经济,知识能改变命运,因此不远万里送孩子来这里上学。随着农村孩子的大量涌入,我校就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群体,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他们往往是由爷爷或奶奶带着中途转入我校,由于语言不畅,教材的不同,家庭环境缺乏文化氛围的熏陶,父母缺乏文化不能给他们进行辅导,致使这些孩子来就成为差生,他们没有自信,对学习缺乏兴趣。怎样提高这些孩子的素质以及学习成绩是我们每个老师急切想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选取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这一探索能辐射到所有的农村学校,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1确定个体,了解学生学困的原因
这是对症下药的关键步骤。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个体,希望通过对他的研究能辐射到其他的孩子。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来自马尔康农村的男孩,该生于2007年8月四年级时从梭磨乡中心校转入我校,由爷爷带着在县城租房读书。学困原因:
1.1家庭背景:藏族孩子,母语是藏语。孩子家境困难,没有多余的钱请人补课,爷爷无文化也不能进行辅导。
1.2学生性格:孩子性格内向,不怎么喜欢说话,再加上我班多数学生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在班上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同学,没什么朋友,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怎么说话,造成该生口语表达的障碍,但能自觉完成做作业。
1.3基本的学习情况:我校选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而该生在原学校学习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在原校学习中等。因父母均为农民无文化,不知道怎样打开孩子的视野,孩子该看些什么书,这个孩子直到四年级基本没看过课外书,造成该生语言贫乏,知识面狭窄。
2奉献爱心,营造良好的汉语会话环境
班上的孩子们多数来自机关,这个来自农村的藏族孩子因语言不流畅总是不能融入到集体到当中,加上他性格内向,总是远离了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孤独。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首先老师以身作则关心他。常和他聊聊:学习、家庭、家乡、儿时,让孩子感受来自老师的关心,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
2.2开展主体班会,营造全班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引导孩子们珍惜友谊,珍惜朋友,珍惜相处的每一分钟。引导孩子们和他以及其他的学困、家贫同学做朋友,帮助他们,主动和他们对话,引导与其张开口说话,消除心头的自卑心理,勇敢地大方地抬起头来和同学们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然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同时对于平常出现的同学欺负他、排斥他的事情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给他爱心,温暖他的心。
2.3组建手拉手伙伴。孩子更能理解孩子,有什么问题也敢相互表达,所以在班上组建手拉手伙伴,让孩子之间相互帮助,这样既解决了学困生学习中的小问题,又帮助他找到了朋友,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温暖,更便于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让他的语言更流畅。
孩子孤独的心得到了温暖从而喜欢上班级、老师,从而喜欢上学习,敢于张口说话了。
3激发兴趣
3.1创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张开嘴说话。学困生因为学困首先惧怕学习,再加上语言不流畅更不敢发言。老师在座位上进行调控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重视从而不怕上课。同时改进课堂教学,构造开放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在答问时帮助疏导他的语言。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对问题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2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介绍新知识时尽可能联系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滚动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弥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又有利于学习新知识。
同时当面批改作业,对学困生的作业最好能当面批改,及时纠正。引导他们找到错误,找到原因,从根本上改正并克服错误。
进行课内练习时、讲解时应当更多地面向学困生,辅导学困生,针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4提高信心
学生学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学困从而缺乏信心,怎样提高孩子信心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他的优点。学困生也一样。我们老师要有一双锐眼,去观察去发现,寻找孩子的长处,及时鼓励,给孩子以信心。
4.1多渠道寻找契机,树立信心。虽然孩子学习不好,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劳动、体育、锻炼、纪律等各个方面总会有他所擅长的。老师要是发现就要及时鼓励,给以孩子信心,让他相信我能行的。
4.2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增添信心。在老师与同学、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进步,这时特别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加劲,引导他不松懈,不断前进,对前景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胜不骄,败不馁。
4.3交给孩子任务,补足信心。每一个人当他觉得被需要时,总是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从而信心百倍。学困生就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需要了,所以给他一些任务,感觉自己的重要,不是或可或缺的人,补足孩子的信心,扬起积极学习的斗志来。
4.4不断打气、提醒,鼓足信心。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有松懈的时候,更何况是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困生,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正确认识,正确引导。当他们松懈故态重萌时,老师要批评、鼓励、谈话等多种方式并用,提醒孩子,鼓励孩子,引导他鼓足信心克服困难。
4.5教给方法。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是为了不学,老师教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教会他学习,他将受用终生。所以老师教给孩子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从而爱上学习。
总之,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由怕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同时这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持之以恒地工作,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持久的耐心、必胜的信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为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托起明天的太阳,共创少数民族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冯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的思考.博客
http://hbfx0227.bokee.com/雅舍菁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