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4:49:0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文章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将人文精神教育 “伪圣化”的倾向进行了剖析与反思,论述了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克服人文精神教育的“伪圣化”倾向,由“关注教”、“关注学”转向“关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功
摘要:文章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将人文精神教育 “伪圣化”的倾向进行了剖析与反思,论述了弘扬人文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提出语文教学必须克服人文精神教育的“伪圣化”倾向,由“关注教”、“关注学”转向“关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人文;教育;剖析;反思;克服;关注人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语文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审美价值具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他们呼吁在语文教学中真真正正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弘扬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捍卫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完美的人格,使人文精神充分地张扬起来。
不错,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加强这种体现人文精神审美价值的人文关怀。但反观近两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遗憾地发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因对语文课程标准片面理解而将人文精神教育“伪圣化”的错误倾向:有一部分语文老师曲解人文精神的要义,以为“关心人的发展”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如果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那就是语文价值的沦丧。在这种“伪人文”思想的误导下,他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基础;注重教法的创新,忽视教法的继承;注重学生的“发展”,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把更多的目光聚集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上,拔高了语文教学的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脱离语文的情境去进行貌似“人文”实则空洞的说教,使语文教学变了味,走了样。何谓“人文”?《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所以,“人文”突出体现在生命的关怀和文化的关怀中。但人文却不等于思想,思想则并非人本质的规定性,它只是人本质的充分性,人没有一定思想仍不妨碍人成为人。思想是精神的高级阶段,而精神则是思想的生命基础。精神比思想广泛得多、宏博得多、活跃得多。可惜的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例如,有的老师在草草地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内容之后,便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参中的答案,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由课文所引申出的思想内容的正确、崇高、神圣,最后老师和学生再来一次思想的“升华”,博得一节课的“圆满”结束。有的老师干脆在出示教学目标时,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学习什么什么精神、体会什么什么感情”。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有如孙悟空再怎么跳,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还是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翻翻跟头罢了。更有甚者乃至专门为“人文”而“人文”,把“人”与“文”割裂开来,不是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渐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处理得水乳交融,而是把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孤立地划成截然不同的几块,把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含英咀华抛到了九霄云外。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进行的人文精神教育,必须克服这种“伪圣化”的倾向。一方面,要强调以生命精神、生命灵魂来反对和抵抗“技术化”,让人的崇高生命精神、庄严情感充沛地张扬起来;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以入世精神、自由生活愿望,来反对和消解把人的精神宗教化、“伪圣化”,从而肯定人的多方面的自由生活欲求,使人的精神真正跃动起来。诚然,我们并不反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基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思想教育,那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关键的是我们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思想教育,亦即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教育,大体分成两种:一是“能指”的,基于语言文字本身内容的,即语言文字的动人韵律,美妙的笔形,朴素或华丽的辞采,积淀于语言文字本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等等;一是“所指”的,基于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的,如对祖国的忠贞、对民族的热爱、对山川的赞美、对他人的热情、对全人类的博爱、对社会的责任、对集体的热忱、对母亲的报答、对爱情的真诚等等。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在语文教学中令人忧虑的是学生思想的贫乏苍白和情感的贫弱无力,而我们一方面明知造成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乃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一方面却又把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精神培养游离开来,如同把一个人的血肉分开,却还嚷着培养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样缘木求鱼。要丰富学生的思想,强化他们的情感,壮化他们的精神,首先要弄明白造成其思想贫乏苍白、情感贫弱无力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归结为三点:一是“文以交际”的“技术化”训练思潮,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着、消解着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另一个是市场经济、商业文化大潮所带来的肤浅、轻飘、颓废的社会人生意识在腐蚀着学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伪圣化”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所谓 “人文精神”“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3385.html
下一篇:学校科学教育需要科技馆积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