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信手拈来 实是苦心经营
时间:2015-12-20 15:34:48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其基本要求有:设计核心问题,寻求问题突破,组织最佳结构。 关键词:有效提问 基本要求 实现条件 有人说,一堂好课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源于他善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话固然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其基本要求有:设计核心问题,寻求问题突破,组织最佳结构。
关键词:有效提问 基本要求 实现条件
有人说,一堂好课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源于他善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话固然有失偏颇,但确实说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的。
一、有效提问应考虑的基本要求
1.总体性要求:设计核心问题。课堂中的讨论是由若干个问题组成的,但众多的问题中,必须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总体性提问,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抓住本质,确定关键性的问题。这里的“总体”要考虑一篇课文的总体、课文局部的总体、一个教学环节的总体。如《采薄台的苇》一文,以苇喻人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应该围绕这一关键进行。《黄山奇石》一文,要围绕“奇石”的“奇”来提问。“为什么说它是奇石?奇在什么地方?”
2.合适的切入点:寻求问题突破。围绕主体问题,必须选择合适角度突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入点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也有赖于教师的经验,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看:①从中心点切入。如《飞夺泸定桥》可以从“飞”“夺”两个字入手,设计问题。②从兴趣点切入。如《鸟的天堂》一文,可以从“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来发问。③从疑难点切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围绕“焦急而耐心地等待”,可问“怎么理解”?④从留白处切入。许多文章,由于行文和表达的需要,往往留有空白点。特别是诗歌,它的跳跃性比较大,留白更多。这样的空白处,是我们设计提问较佳的切入点。如《背篼》一文,开始的一句话“背篼里盛满了柴禾”,到最后的“背篼里盛着勤劳的童年”应该怎么理解?就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⑤从模糊点切入。模糊点就是学生不易读懂的地方,从这里切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学习材料。如《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跟诸葛亮联合攻操,周瑜明知诸葛亮三天之内难以造十万支箭,而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却很高兴。这是学生模糊的地方,这里是提问的一个切入点。模糊的地方往往也是矛盾交汇的地方。⑥从延伸点切入。许多课文都留有可供无限想象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从延伸点切入的提问要把握“适时、适度、适量”的问题,克服随意性。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实现条件
1.课前准备:诸多生成性因素的充分估计。针对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并在全面考虑的前提下,编写提问提纲,估计各问题所需时间,作好必要的铺垫,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位教师教陆游《示儿》一诗时,讲解第一句的“空”后问:人死后什么都空的,什么都放得下,可接着一个“但”字又说明什么呢?引入下文,通过铺垫,让学生理解了陆游当时的心情。作者在表达上的“欲擒故纵”,被学生所理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的并列段式时提问:“仙桃石与仙人指路两部分能不能调?”结果学生说“不能”,理由是连接句中有一个“更”字。教师措手不及,因为事先缺乏充分的估计。
2.人人参与:既面向全体又层次分明。面向全体是指向全班学生发问。层次分明是指问题要难易交替进行,以保持适当的张弛。一般应掌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程序,阶梯式推进与螺旋式上升交替进行。思考性大的由优秀学生作答,检查性提问由中等或偏下等生作答。让全班学生处在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状态,实现从最近发展区向可能发展区的延伸。操作上按“提出问题→思考→指名作答→评价”的顺序进行。面向全体的同时,体现层次性的要求,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敏感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堂课中,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作答,以避免机会不均等。机会不均等会减少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从而加剧学习效果上的两极分化趋势。好的提问,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分别对待,要求教师课堂上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有灵活的课堂教学机智。
通过以上的提问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上课时更认真听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