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实施“启发式”教学,强化四种意识

时间:2015-12-20 16:35:32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因此,在当前的时代氛围中,此文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问题,探讨“启发式教学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因此,在当前的时代氛围中,此文从三个方面切入这一时代问题,探讨“启发式教学”,尤其是注重强化情感意识、问题意识、模式意识、创新意识等四种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学生正逐渐被淘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被人们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当前探讨“启发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溯源
  
  追溯“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在我国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弟子颜回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的绝招——启发式教学即为其贡献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即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要把问题搞通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而又不能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
  “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一词也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关于“启”、“发”的经典阐述成为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渊源。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发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为前提,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动力,以获得最大限量的知识为目的。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育。
  在西方,启发式教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思维的“产婆术”,他讲学一般采用交流方式,交谈时他只提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提出,要比孔子晚几十年。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为古今中外历代教育家所重视,经他们的阐发、论证和发展,便成了今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或根本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宗旨
  
  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话到嘴边留半句”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不是把所要讲的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故意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启发式教育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与灌输式教育法相反,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这就是启发式教育的宗旨。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强化四种意识
  
  作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理念“启发式”教学,在当今实施,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1.情感意识:启发式教学旨在启人心智,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情感意识。启发式教学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的情感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职业的珍爱,对学生的热爱,以其特有的情感力度移情于学生,从而使师生情感形成“共振”。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体性,求知欲的催化剂,是启发的根本前提。启发式教学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形成亲切、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焕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2.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触发剂,启发总是针对问题而言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问题意识。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各种问题,或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或聚焦为牵动教学的敏感区。解决问题,教师应抓住“愤悱”之机,巧设思维支点,或引导学生读书、或类比旧知识、或联系生活经验,使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巧“启”之下。其目的在于启发思维,打开知识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内动力,使思维逐级深化,思考问题由表及里。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科学传授知识的能力,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及学科特点,能适时适度地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鼓励学生的成功感。通过启发教学,使学生在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内化的同时,增强问题意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3.模式意识:“教学有法”,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模式。启发式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注重模式建立,使启发的全过程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发挥其较强的整体模式综合效应。“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讲、记、背、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的思维模式表现为:“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激创”的结构序列,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不同阶段的不同方法的组合呈现了多种方式的类型。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穿插,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
  4.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21世纪,世界进入了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知识的发展关键在科技,科技的发展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以激发其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正确理解和处理,启发式教学最忌刻板,而崇尚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常用常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评价事物、独立表达观点的独特思维方式,不囿于书本;同时,教师凭着自己厚实的知识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充分体现、展示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创新,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最高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