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6:51:13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要:全纳教育理论关于人的假设可概括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可为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异是量或类方面而非本质好坏”;关于教育的假设可概括为教育应是人的基本权利,应是平等、民主的,应使人人都有价值感并获得成功。借鉴这些假设
摘要:全纳教育理论关于人的假设可概括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可为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异是量或类方面而非本质好坏”;关于教育的假设可概括为教育应是人的基本权利,应是平等、民主的,应使人人都有价值感并获得成功。借鉴这些假设,我国职教工作者应意识到有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应善于认识、接纳、尊重和合理利用教师、学生的差异,应将职业学校构建成和谐、全纳的社会组织。
关键词:全纳教育;理论假设;学校职业教育;教育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在教育实践领域,它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随着其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黄志成,2004)。
在我国,政府和相关学校正通过教育立法、特殊教育机构体系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六大途径积极推进全纳教育。但总体而言,国内对于全纳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改革中的启示与运用的探讨、实践仍显不足。据笔者对中国期刊网 1997年至今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今所发表的有关全纳教育文章的检索,其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只有一篇作为期刊卷首语,旨在拓宽视野、引起人们关注的简短的介绍性文章(吴言, 2003)和一篇粗略探讨职业教育全纳性实施的论文 (宋宝俊、孟广芬,2002)。同时,作为国内迄今为止关于全纳教育最具权威性、新颖性的专着——黄志成教授等人的新作《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也没有专门对此予以论述。
本文从基本理论背后的理论假设的分析、提炼出发,尝试探讨全纳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二、全纳教育理论假设分析
目前,对于全纳教育,人们的理解和论述并不完全一致。黄志成等人综合国内外关于此类概念的主要观点,提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前提假设、理论构想和价值取向(黄志成,2004、2005)。笔者在对以上内容积极扬弃的基础上,从人性观和教育观两个维度分析全纳教育的理论假设。
(一)关于人性的假设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指导手册,全纳教育的人性假设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人的本质是积极可为的
全纳教育在人性观、学习观和教育观上分别主张“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能学习”、“所有的教师都能教所有的学生”;在实践指导原则上,则强调“人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全纳教育强调:人与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所有人都能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教育有责任也有可能为此创造条件;尽管学生在学习方式、风格、习惯、速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并不是质的差异而是量或类的差异,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潜力,在适当条件下都可以获得学业生涯的成功;与学生类似,尽管教师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会从本质上决定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所以每个教师都有教学潜力,在适当条件下都可以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给予适当条件,所有教师都有能力教好所有儿童。
排除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对人性的主观臆断和一些具体观点的争执,这些假设的背后均蕴涵着对人的本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2.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差异是量或类方面的而非本质好坏
发展中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积极借鉴了逐渐兴起并流行的多元智能观和建构主义观基本思想。
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Gardner)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的多元智能观,其理论核心是强调人类智能应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所以,不应该用建立在单一智能观基础上的传统智力测验、考核及评估方式来简单地将学生加以分类、而后区别对待,而应看到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其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都有不同方向成才的可能。因此,有效的教育应致力于更新传统的教育和评价方法,积极开发儿童的多元潜能,尤其是充分肯定和发展其强势智能。
由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观,其理论核心是:主张学生之间是不同的,有效的学习和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的主动探索来建构知识对学生自身的意义。
(二)关于教育的假设
概括有关全纳教育的研究论文及著作,关于教育的假设如下:
就人权观和社会权利分配而言,全纳教育主张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被包括进来,而不应被排斥于这种权利之外。
就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管理方式而言,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应是民主、平等的。无论是侧重教育机会供给,还是侧重教育管理方式,均应贯穿于全纳教育的始终,即各类教育的起点、过程与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
就教育目的个人取向而言,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应通过尊重和合理对待人的差异,促进人的价值感的形成与发挥;就其社会取向而言,则主张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最终为建构有效学校及和谐社会服务。也就是说,教育目的的基本取向是通过“弱化竞争,增强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实现“取消排斥,走向全纳”。
总之,就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全纳教育主张强调从旧人文主义哲学观的关注学生个体与部分、关注知识掌握转向新人文主义哲学观的关注学生集体与全体、关注合作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19260.html
下一篇:培养初中生作文兴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