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9 09:56:48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够的,教学难点、重点仍需要教师精心讲授。教师要不断提升讲授水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够的,教学难点、重点仍需要教师精心讲授。教师要不断提升讲授水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讲授艺术;方法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了当今教育教学的主题。尽管现代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和学生没办法自己掌握的知识还需要教师精心地讲授, 特别是语文课的教学, 更需要教师的点拨和 “画龙点睛”。 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呢?实践证明,唯有本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宗旨,不断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方面狠下功夫才行。
一、课文导入设计要能激趣课堂教学
要使学生感到有趣,学生才会乐于参与,配合教师施教,才能从中获益,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关键。 而课文导入又恰恰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开始,因此,导入设计必须激趣。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这样导入:“同学们,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呢?生命的意义何在呢?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回答。”学生就会马上联系自己的实际,激起探究“生命意义”的欲望,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教师顺势抓住时机,利用这种氛围施教,自然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讲授要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观认为, 能否准确地制订出教学目标是考查一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并且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还要把教学目标通过“口授”或“文字出示” 的方式告诉学生, 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到底要为达到什么目标而努力,使学生不至于盲目被动地听。在讲说明文时我就曾有过这样的教训。在第一次讲授时,尽管在讲授中为实现“让学生掌握时间顺序的一种表现形式 —— 程序顺序”,把重点放在“说明的部分”进行讲析。 但是在检测时,还有部分学生感到茫然。而且我在讲授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大多精神不集中。在第二次讲这篇文章时,我改变了方法。事先把这篇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从翻译、阅读到听课都紧紧地围绕“目标”去分析、认识。 有些搞不清楚的地方,在教师讲授时学生就会格外注意听,检测时效果明显超过了第一次。
三、讲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面对各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怎样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去组织讲授内容,使讲授内容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让学生学有重点,学有兴趣? 我感到关键是讲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比如,各种不同文体的文章,从结构上看,都由开头、中间、结 尾 组成。 讲授时,可以按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顺序,分三个阶段进行。开头部分是讲授的起始阶段, 在讲授中可遵循以下三方面的逻辑要求:一是概念要明确。 二是单刀直入地揭示主题。三是针对学生实际,运用启发性语句。中间部分是讲授的核心部分,决定着讲授的总体效果。所以在讲授中,要明确下面的逻辑要求:一是遵循文章的内在逻辑性。议论文要有层层深入的推理论证过程;记叙文要揭示事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所体现的客观规律;说明文要有符合事物发展过程及人们认知规律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二是创设一个主题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的讲授程序,使讲授内容既符合文章内在的客观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尾部分是完成讲授内容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要对全文做出结论;二是要说结束性的话。 因此,结尾部分的讲授还应该注意使结论格外鲜明,并富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性和强大的逻辑力量, 使学生坚信结论的正确。
四、讲授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讲授法的最大弱点就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讲授中若能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就可避免这一弱点。当今教育界在教学法研究中,卓有创见的都与注重启发相关联,如发现法、问题设置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启发,就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通过表演、运用事例、层层设问等各种启发手段,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地听为积极主动地思考。
参考文献:
[1]李重.贾志敏语文教学艺术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相关推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