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6 11:03:18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 基于前摄抑制效应,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存在语码混乱现象,可能引发后续的学科挤压行为。研究中对 C 市 M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混乱现象作了实证调研。破解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和学科挤压现象,应增强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素养,协调英语教学中的跨学
摘 要 基于前摄抑制效应,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存在语码混乱现象,可能引发后续的学科挤压行为。研究中对 C 市 M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混乱现象作了实证调研。破解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和学科挤压现象,应增强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素养,协调英语教学中的跨学科配合,密切英语教学的家校沟通,开展英语教学的语料库建设。
关键词 英语 语码 教学
一、当前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与学科挤压的表征
1.研究方法为检验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与学科挤压现象的真实状态,研究中对 C 市一所市重点小学 M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研。基于小学一年级同学尚未具备自主填答问卷的能力,其家长也未必愿意耗费时间亲自填答问卷,因而调研采用现场问答法(现场提问并代其将答案填入问卷)的形式进行。为激发样本认真回答的热情和提高其真实回答的概率,调研中提供小礼品、糖果、玩具等奖励形式以确保调研的顺利开展。在调研样本的确立上,研究中使用了随机抽样调研方法。C 市 M 小学放学行为采用以年级、班级排序依次由教师带领走出校门与学生家长作集体交接的形式,为调研中筛选和确立目标样本(即小学一年级学生)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研中对样本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定,剔除了隔代接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接送等)和非亲属接送(由保姆或培训机构接送等)的样本,仅保留了由父母直接接送的样本。C 市 M小学一年级是 15:30 放学,该时间点多数同学父母尚未下班,导致能够由父母亲自接送的样本较少,因而调研最终获取的有效样本总量和规模受到一定限制。经过随机抽样调研,共获取调研样本 98 份,有效样本 95 份,有效样本率达到 96.9%。所获取样本中有 3 份存在显著逻辑矛盾现象(小朋友父亲与母亲的答案不一致),作无效样本处理。
2.调研发现
调研结果使用 SPSS 进行数据处理,版本为 SPSS22.0。在数据分析策略上结合调研主题实际,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频数分析。(1)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的客观样态调研中设计了题项“小朋友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是否有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相混淆的情况”,以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否存在语码混乱现象进行直观调研,调研目标在于依托于这一变量的数据,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现象的客观状况进行“证实”或“证伪”,调研结果如下:
由上可知,32.6%的家长确证自己的孩子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出现过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相混淆的情况,表明当前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语码混乱现象,不过所占比例不高,约为 1/3 左右。
(2)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的基本态度既然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现象客观存在,英语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直接关系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是怎样的呢?研究中对 M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M小学一年级一共有 5 个教学班,由 2 名英语教师执教。这两名英语教师对访谈调研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基本一致,访谈情况如下:
问:有 同 学 把 英 语 字 母 读成汉 语 拼 音 ,您 怎么看?答:一年级同学发生学习错误是正常现象,不可避免。问:您是否担心过小朋友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会发生冲突?答:不担心。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情况会消失。
由上,55.8%的家长曾经担心和忧虑过孩子在同时学习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时发生冲突,表明相对于英语教师的乐观态度而言,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对英语教学中的语码混乱现象表现出紧张情绪。为什么英语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同一现象的态度会出现差异?这与英语教师的工作状况及价值立场有关:英语教学中的语码混乱并非英语学科单方面的问题,还涉及语文学科,因此英语教师潜在地会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并非自己一人之事。同时,英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面对这一现象时展现出了基于个人知识优势的较高的信心水平。而学生家长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无力介入及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密切期待,显示出了更多的关注度和忧虑状态。
二、破除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与学科挤压现象的路径选择
1.增强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素养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既包括基本意义上的在母语(汉语)与目标语(英语)之间的合理转换,还包括更深层意义上的在“教师语”与“学生语”之间的合理转换、在“交际语”与“教学语”之间的合理转换。简言之,“语码转换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语言策略”[2],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目标语的知识学习,除了考量其合目的性,还要兼顾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合规律性,则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由“教师语”向“学生语”的语码转换,就是要用学生不仅听得懂,而且乐于听、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 “学生语”的特征往往体现为童真、活泼、趣味等,只有真正体现了以上特征的语码转换,才能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愉悦感和接受度。由“交际语”向 “教学语”转换,就是要有意识地改变英语教学中教师交际语码的使用惯性,不单一地注重语码的沟通功能,更要进一步挖掘语码的情感功能,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交际语码的语言压力和基于师道尊严的身份压力,尽量以平等的姿态和儿童的语言开展教学,激发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2.协调英语教学中的跨学科配合基于知识学习的迁移效应,英语教学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教学之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汉语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即我们会将学习汉语时的一些方法运用到英语学习过程中”[3],小学英语教学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学做好协调、配合,才能避免语码混乱现象。如在对英语字母“Z”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与语文学科的汉语拼音“Z”进行教学配合,还要与数学学科在“外形”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数字“2” 进行教学配合。否则,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对 “Z”这个字符同时出现在英语、语文和数字课堂感到疑惑,造成混乱而不知所措。以一年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对于这一现象他们还无法进行自我解答,也无法向外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基础教育是一个有机系统,只有各学科之间形成跨学科配合,才能保证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英语教师须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适度关注其他学科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进程,适时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必要的跨学科知识讲解和学科比较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体系性和系统性,防止学生学习的片断化现象,以进一步减少基于语码混乱的学科挤压现象的发生。
3.密切英语教学的家校沟通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还发生于家庭。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混乱现象,学生家长“较为忧虑”而英语教师却“从容淡定”,这至少表征着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在当前英语教学实践中,个体性的因材施教还是一种较难实现的理想,英语教学还多数处于广泛的“无差别”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遮蔽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密切英语教学的家校沟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班会、上学放学等时机,加强与学生家长直接面对面的教学信息沟通和教育意见交换,形成英语教学的“家校共育”合力。同时,还可以建立英语学科微信群、班级微信群或 QQ 群等,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家长开展点对面、点对点等多维沟通,畅通信息交换,充分把握英语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4.开展英语教学的语料库建设小学阶段具有显著的“元认知”教育特征,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使得小学低段教育具有显著的 “灌输”教育特质。毋庸置疑,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其后续的整个学习历程而言意义非凡。为了确保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码使用的科学、有效和适当,有必要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语料库建设,把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语码混乱的语料进行系统性搜集、归类和整理,对这些语料进行计算处理,把其加工成为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意义的资源。同时,应进一步开发和挖掘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更多语料,不断丰富语料库资源,使其成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钱志刚,石培军.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7(04).
[2] 王琳.教师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6(33).
[3] 艾晶.剖析英语教学中语文汉语迁移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 (29).
《英语教学中语码混乱与学科挤压现象论析》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陈忠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608.html
上一篇: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