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0 10:56:48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摘 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虽然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但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
摘 要: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虽然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但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应用心理效应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 让应用心理效应成为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心理效应;促进;互动活动;教学实例
1 应用暗示效应,激发学生互动欲望
暗示效应: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间接诱导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施以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暗示者的期望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相符合的结果.[1]
应用举例:暗示效应在数学课堂导入时应用广泛.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增加学生参与后续教学活动的欲望.在七年级下学期进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教学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上节课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现给你长度分别为 3cm、4 cm、5cm的三条线段时,你能以此三条线段为三边画出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画出三角形即可.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三个角的度数你能把三个角作为三角形的内角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请同学们拿出笔、量角器、直尺,画一个三个内角分别为60°、40°、100°的三角形.” 大部分同学已动手作图,有极个别同学却注意到给出条件的三角形内角和不为180°而得出不能作出三角形的结论.不论是已作图还是未作图的学生已开始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产生注意,于是我开始暗示学生思考为何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要等于180°.通过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何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为180°.接着教师再次暗示学生回忆小学阶段所学的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此方法是不严密的,因此本节课将用初中所学知识验证三角形内角的和为何等于180°.经过教师多次有意识的暗示,提高了学生后续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欲望,为后续学生课堂探究互动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课后的教学事实证明本节课的教学导入是成功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启示:暗示没有命令和强制,通过形象直观的心理暗示,用含蓄直接的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使学生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对促进课堂互动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互动欲望,提高课堂互动实效性.
2 应用“鲶鱼效应”,促进生生交流互动
鲶鱼效应: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千方百计让它们活着抵港,因为活鱼卖价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什么原因呢?后来,人们才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放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1]
应用举例:有效的数学课堂互动活动除了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应重视促进生生的交流互动,促进生生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生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 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应重视组长(鲶鱼)的推荐,时机成熟时可以交换组长 (鲶鱼) 或小组内有能力的同学轮流当组长 (鲶鱼),通过提升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组内的其他同学.因此,在分小组前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非正式群体.由于非正式群体的感情比较融洽,共同活动相对协调,内部结构比较稳定,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常常就是学生中的“鲶鱼”.教师应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用伯乐相马的方式,创造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使他们在小组内发挥应有的作用.
启示:“鲶鱼效应”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在分组学习及教师提问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这里的“鲶鱼”特指学生中成绩较好,思维较活跃或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学生中的榜样作用带动和激励其他同学,促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鲶鱼”,重视培养“鲶鱼”,合理使用“鲶鱼”,科学管理“鲶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应用门坎效应,促使学生认知互动
门坎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就有可能接受一个同类性质的更大要求的现象,称为“门坎效应”,又称“先小后大效应”.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1]应用举例: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教学时,我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
(1)每名学生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接着将画好的等腰三角形撕下,试着用折叠的方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2)找出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同学试着说出对称轴的名称;(3) 在折叠的过程中思考等腰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并将发现的结论记录下来;(4)尝试对已发现的结论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各步骤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收获.对于第一个步骤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对于第二个步骤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难以一次表达清楚,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最终得以解决;对于第三个步骤的问题,许多学生能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一结论,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结论学生很难发现,成绩较好的同学发现了结论却无法用数学语言描述清楚,最终我通过层层设问的方法解决了该问题;对于第四个步骤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同学能独立完成.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使完成第一个步骤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同学有很强的欲望想知道自己找到的对称轴如何表述.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慢慢地能准确进行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表述.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反复折叠,学生渐进的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两底角相等的几何事实,但绝大部分同学无法说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两底角相等为何正确.通过分组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的认知产生互动;通过认知交流,解决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两底角相等正确性的说明. 本例设计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使每一问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共同的话题,层层推进,促进了学生的意义建构,通过认知互动实现了教学目标.
启示:心理学表明师生在课堂中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教师根据数学内容,学科本质特征采用的一系列策略来体现的.共同的学习目标成为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选用门坎效应,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通过由易到难的多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互动,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
综上:虽然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然而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却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承认数学课堂互动中确有心理效应存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效应,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若嘉.破茧而出[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9:11- 195.
如何应用心理效应促进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相关推荐谈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四对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790.html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