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7 11:17:09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要: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想象,勤动手,大胆质疑。活跃课堂气氛,着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让他们遨游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关键词:
要: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想象,勤动手,大胆质疑。活跃课堂气氛,着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让他们遨游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关键词:想象; 兴趣; 质疑; 创新思维
一、充分想象,开拓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 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 让学生通过想象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得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 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 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 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 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二、培养兴趣,积累创新意识
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 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师生共同自由质疑 ──讨论质疑 ──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私塾教育是时代的产物, 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 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在启蒙教育阶段,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这些都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教学方法, 基本上采用注入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复述、朗读直至背诵、提到三种看法: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我们组经过认真研究, 认同第三种看法。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无法形成对照,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欢乐的、天真的。
三、大胆质疑,发散创新思维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 《我的叔叔于勒》中如果在船上见到的是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菲利普夫妇会怎样? 面对游手好闲、不知悔改的于勒,菲利普夫妇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亲情,视之为“祸水”,“是全家的恐怖”,直到扫地出门才罢休。 这一态度直到于勒写信给菲利普夫妇后才发生变化,被捧之为“福星”,并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 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着于勒归来,重复着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惊喜呀! ”并对此拟定了上千种计划,很快又因巧遇穷困潦倒,狼狈不堪的于勒,随着美丽肥皂沟的破灭,于勒再次成为全家的灾难。 菲利普夫妇唯恐躲之不急,决定先“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还担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于是返回时“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只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润物细无声,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作者:刘元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45852.html
下一篇: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