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思考

时间:2022-02-17 10:13:47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乡村是与城镇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教育作为振兴乡村的最重要支撑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乡村是与城镇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教育作为振兴乡村的最重要支撑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环节。因此,实现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不仅关联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走向,而且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 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科学释义

  现代化诞生于18世纪,其内涵十分丰富。就理论层面而言,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二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1]就政策层面而言,现代化是以现代理论为基础的,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等方面,借助学习和引进新现代化,不断推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和创新化进程以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演进。由此,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走向普及化、公平化、优质化、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和终身化的过程。具体来说,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化、发展水平现代化以及条件保障现代化。[2]

  其 中 , 教 育 思 想 现 代 化 是 教 育 者 遵 循 教 育 的 基 本 规律,结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系列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突出八个注重,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形成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教育管 理 现 代 化 可 以 概 括 为 教 育 管 理 的 组 织 合 理 化 、 方 法 的科学化、手段的电子化以及人员的知识化。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意指教育的综合实力有明显的提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教育条件保障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据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进程。它以教育现代化的 理 念 为 指 导 , 立 足 福 建 省 农 村 中 学 的 实 际 , 在 教 育 思想、管理水平、发展水平以及条件保障方面逐步与城市中学接轨,并日益凸显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的特色,逐步实现福建省中学教育的公平化、优质化、信息化和终身化,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换而言之,它秉承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整体发展的理念,注重教育生态的人本性、均衡性、整体性,进而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价值维度

  (一)助力福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乡隔离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思想开始闯入大众的视野。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依靠多种手段日益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异,并逐步融为一体的进程。[3]经济学界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视角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遵循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凭借多种措施强化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应。生态学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综合策略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城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 由此,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诸多手段,试图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促进整个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诸多层面的和谐发展。

  (二)推动福建省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内容 1 9 世 纪 中 叶 , 顺 应 工 业 化 大 生 产 以 及 科 学 技 术 发 展的诉求,教育现代化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胡锦涛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 保 到 2 0 2 0 年 我 国 基 本 实 现 教 育 现 代 化 。 党 的 十 八 大 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 要 坚 持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 围 绕 培 养 什 么 人 、 怎 样 培 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抓住机遇,开拓视野,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立志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可见,教育现代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一)已经取得的成就 1、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基本普及教育是强国之本,推动教育现代化关乎中国教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此,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题主线进行了明确规划。以此为基础,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据此,福建全省展开了教育现代化的广泛宣传,并制定了《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3%的农村中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皆知晓教育现代化的理念。这为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运行提供了指引。 2、教育现代化的融合陆续展开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此,国务院在《中国 教 育 现 代 化 2 0 3 5 》 中 , 重 点 部 署 了 面 向 教 育 现 代 化 的十 大 战 略 任 务 。 由 此 , 农 村 教 育 现 代 化 并 非 全 盘 否 定 自身,单纯向城市教育靠拢的过程。它须秉承教育现代化的理念,立足农村教育的实际,充分融合现代教育的特质,体 现 鲜 明 区 域 特 色 的 动 态 发 展 进 程 。 为 此 , 在 《 福 建 省 “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融合创新,凸显特色,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据此,全省加速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名校课堂”、“名师课堂”的建 设 。 2 0 2 0 年 , 全 省 所 有 中 小 学 校 基 本 实 现 支 持 校 本 研修、校际合作以及城乡学校同步备课与上课。根据问卷调查显示,84.8%的中小学均开展了送教下乡的活动,不仅展现了福建省优秀教师的风采,而且推进了福建省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运作。这为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奠定了基石。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滞后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教学硬件设施与教学规模的联系非常密切。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多功能演示厅、网络备课中心、网络实验室、互联网实验中心、未来教室、多媒体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场所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的运用对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直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降低课堂的教学容量。因此,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化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可或缺。当下福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完小以上中小学中,网络接入宽带在10兆以上的学校占学校总数的92.5%, 83.2%的班级拥有班班通。但就农村中学而言,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2.3 %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宽带尚未达到5M, 86.7%的教学点接入宽带尚未达到4M以上。 66.7%的班级尚未拥有多媒体教室,98.3%的学校尚未建设多功能演示厅,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学,由于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讲台的传统授课状态。 2、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薄弱教学软件设施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现代化的软件设施主要涵盖:雄厚的师资力量,周到的后勤服务、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等,其中,师资力量的丰富于否是重中之重的要素。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中国的教育之所以 有 了 今 天 这 样 的 成 就 , 离 不 开 1 6 0 0 多 万 教 师 的 辛 勤 耕耘。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重大光荣,而且是民族发展的有力支撑。由此,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事关教育现代化的成败。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广博的视野和深刻的智慧,能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提升觉悟,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为此,福建省制定 了 《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新 时 代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改 革 的 实 施 意见》提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开展中小学教师境内外研修访学,壮大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但对农村中学而言,这种机会却可遇不可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85.4%的农村教师没有机会参与现代化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93.4%的农村教师根本没有参与过境内外研修,基于此闭门造车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94.6%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还处于唯分数论的传统模式之下,一线教师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一把手”家长式的管理依旧占据着主流。92.6% 农村中学的后勤管理处于被动的半空闲状态,有问题则临时应对解决下,没有问题则无所事事,基本停摆。这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运行无疑是巨大的障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一)夯实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 1、全面落实三通校园网建设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5]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此,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其中,三通意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及网络空间人人通。对于福建省农村中学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由此,福建省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深入调查,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规划,确保对农村中学宽带接入的投入 资 金 , 保 证 农 村 中 学 校 园 能 拥 有 可 以 上 网 的 多 媒 体 教室,并为农村中学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指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公平,让农村中学的教师、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一流的教育资源,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质 量 。 网 络 学 习 空 间 是 综 合 性 的 服 务 平 台 。 它 既 能 为 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网络化的社交空间,又能为各种优质资源的运行提供服务,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随着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设施的完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构建逐渐完善。2、加快筹办高效服务平台三 通 两 平 台 是 推 进 教 育 现 代 化 的 切 入 点 。 这 里 的 两平台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它们既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将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呈现,促使优质资源的交流、分享,又可以通过动态的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情况进行动态监察,从而更好地帮助教育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对信息化教育开展各种调整工作,进而助力我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空间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逐步推进,福建省农村中学网络学习将日益展开,尤其是在疫情暴发的当下,这种平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此,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 台 , 搭 建 起 具 有 福 建 本 省 特 色 的 教 育 资 源 公 共 服 务 平台,从而实现最广泛的资源汇聚和最低成本的网络服务,进而为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系统的工程,主要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为更好地推进网络教学服务,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撑。目 前 《 福 建 省 “ 十 三 五 ” 教 育 发 展 专 项 规 划 》 中 明 确 指出,要加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升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由此,福建省农村中学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

  (二)强化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1、提升教师现代化执教素养现代化的教学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主要涵盖现代化的文本解读素养、教学设计素养、课堂教学素养和教学研究素养四大层面。[6]其中,文本解读素养是教学素养的基础。文本是课堂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惟有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走进文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媒体实现预期的目的。这就要求农村中学的教师要借助网络和书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各级政府要尽最大可能给农村中学的教师提供各种走出去的机遇,让教师进一步开拓视野。教学设计素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班级,只有精心考量,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如此,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皆有所收获。课堂教学素养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现交流的真实场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此,福建农村中学的教师可以通过送教下乡等活动,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仔细斟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顺畅实施,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素养。只有这样,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才能完成。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需具备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能力。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福建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对农村中学科研课题的倾斜力度,引导教师通过参与相关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教育心得等方式对教学进行归结。这对于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现代化的执教能力不可或缺。

  2、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机制任 何 一 种 活 动 的 顺 利 展 开 都 离 不 开 制 度 的 支 撑 , 由此,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更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基本上崇尚分数至上论,不仅严重歪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更不利于教学现代化的实现。为此,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构建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使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有序运行,高效运转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即立足学校自身的教学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这是保障教学改革和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其次,构建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农村中学的学校须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使广大教师可以通过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工作。[7]最后,要构建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农村中学相对于城市中学而言,教师的整体安逸性会更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考评制度,显然不适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诉求 。 因 此 , 要 结 合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精 神 , 把 教 师 的 教 学 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 入 考 评 的 内 容 。 在 考 评 的 过 程 中 逐 步 引 导 教 师 学 会 反思、学会自我总结。[8]同时建立考评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总之,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贯主题和鲜明旗帜,它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为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尤其是落后地区、弱势教育群体、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协调发展,逐步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是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奋斗目标。由此,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必然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福建省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需要立足福建省农村中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改进短板,从而将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向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光明.论中国现代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科技创业月刊,2011(2):10.

  [2]成媛.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3):2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思考》来源:《新西部》,作者:滕松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5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