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时间:2022-03-10 09:48:36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浏览量:

现如今,网络信息化时代来临,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媒体技术手段支撑下,有助于深度探究网络思政教育内涵和特征,这既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迫切需求,也与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构建能否顺利、全面推进息息相关。借助网络载体,能丰

  现如今,网络信息化时代来临,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网络媒体技术手段支撑下,有助于深度探究网络思政教育内涵和特征,这既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迫切需求,也与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构建能否顺利、全面推进息息相关。借助网络载体,能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手段,有效拓展教育空间。网络思政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可以引导并帮助人们深刻认知网络思政教育深层次内涵,持续加强信息鉴别与筛选能力,促进网络思政教育朝着实效化与科学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思政教育领域获得了不断发展,同时学术界也始终坚持针对网络思政教育展开深度探索与全面研究。新兴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更替,为网络思政教育研究和工作开展提供了全新角度,指明了全新研究方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探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现如今,我国学术界诸多专家学者针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张光慧表示,网络思政教育概念界定分为狭义维度和广义维度。从狭义维度而言,网络思政教育指的是借助教师个体积极引导和学校、教育部门内所设置的规章制度,进而切实规范学生群体网络行为,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信息甄别能力与诚信意识,充分配合学校内部德育工作。而从广义维度而言,网络思政教育在涵盖上述概念之外,也包含学校和教师借助网络针对以往思政教育知识展开推广,其隶属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范围。所以,广义维度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够界定为学校实施和网络相关的思政工作,这亦是在网络时代下针对德育工作的新解释。李高海表示,网络思政教育即牢抓网络本质,明确网络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了解学生们身心特征,基于新时代思政教育核心目标与基本内容,依托于网络空间实施的旨在加强学生们网民思政品德及网络文明素养的网络化虚拟实践教育活动。结合各专家学者所提出的观点,网络思政教育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对教育活动的影响,以学生们认知特征为基准,密切融合思政教育核心目标及基本内容,针对学生群体实施有组织、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影响,让其在信息素养、思想理念以及道德素质等层面契合新时代要求的线上互动性虚拟实践教育活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般来说,网络思政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网络作用与思政教育作用外在的具体表现,学术界专家学者普遍表示,网络有着资源共享、数据通信以及分布处理等作用,思政教育有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以及育人作用等。所以,网络思政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附属领域,其也具备一定作用。首先,导向作用。该作用是思政教育开展中超越性与目的性的本质表现,是思政工作的基本功能,更是其他教育难以代替的关键功能。而导向作用具体涵盖三个维度的导向,包含行为模式导向、理想信仰导向以及奋斗目标导向。新时代社会下,社会群体更为注重网络等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同时将个体看待各类事物的顺序根据媒体针对各类问题的关注程度进行确立。网络媒体借助此种程序化设置,助力学生们理解新时代社会生活当中何为重要及次要的。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促使大众产生了趋异性,然而在交互性、渗透性与网络媒体平台程序社会的根本作用下,学生们趋异性会有所弱化,同时加强其趋同性,所以,网络思政教育所具备的导向作用便可实现最大化发挥。其次,育人作用。与其他教育相同,网络思政教育亦承载着育人任务,而育人作用作为学生积极思想道德生成发展规律的应用,是思政工作的基础性功能。以网络思政教育为载体实现育人作用,是借助提升学生们思政素质、健全其人格来实现的。借助网络信息内容的大范围传递,网络思政教育教师能够把思政教育观念和知识系统化的传播给学生群体,而学生群体亦可针对这部分信息内容展开积极反馈。在此种良性互动当中,信息传播者与受众、师生借助网络真正达到了对接和统一,同时在此种互动当中,还可有效发挥网络思政教育所具备的育人作用。另外,育人作用还呈现在学生们信息甄别能力的加强层面。网络平台中所囊括的信息良莠不齐,导致学生在选择与甄别层面存在较大难度,而网络思政教育较为重视加强学生们辨识能力,这对育人作用的发挥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教育主体的互动性与平等性

  在以往思政教育活动当中,因为教师处在绝对权威的地位上,使得教育活动普遍由教师个体掌握与控制,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当中始终处在主导性地位,而学生则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网络的诞生和发展,不但促进了教育主体之间平等地位的建立,而且也强化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网络是新兴的信息内容传播载体,既为多元化思想内涵的交流及并存提供了平台,也促使教育主体关系实现平等性发展。网络交际真正消解了以往社会交往当中人际关系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且参与主体所存在的差异性也不复存在,互相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交往。与此同时,青年学生通常可以快速学习与掌握网络先进技术,可以利用网络基数汲取所需资料与知识内容。反之,部分及教师因为并未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导致其处在信息检索和获得的弱势地位上,通常需要向青年教师甚至学生虚心求教。恰恰是由于在网络领域当中落实了教育主体间地位的平等性发展,教师和学生间以往固化的师生关系也出现变化,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独奏者逐渐向伴奏者转变,从面向学生们机械化的灌输知识向引导、交流转移,师生之间借助线上与线下途径展开交流互动,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主体间互动频率。

  (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与虚拟性

  教育环境在以往思政教育活动当中始终是稳定的实体,利用视听感官能够直接接触,具有较强实在性。而网络则是基于数字技术建设了虚拟化空间,其存在状态具有无形性特点,万事万物均以比特形式而存在,社会群体间的交流与情感表达借助符号进行传播,所有事物均可转变成数字虚拟化的形式存在。与此同时,线下真实环境当中的思政教育工作由于网络技术干预生成了多元化形式,学生可借助网络课堂进行知识内容学习、借助网络线上平台展开探讨、利用网络技术解答自身疑惑。可见,网络技术能够满足现实环境中的多数教育需求,且在现实环境当中难以完成的思政教育活动,均可借助网络技术变为现实。另外,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导致网络平台中的信息存在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的弊端,而因为深受网络技术手段制约,难以针对这部分信息进行全面掌控,导致思政教育环境不可控性与多变性明显增加。大学生因为还处于人格发展和养成的重要阶段,其抗干扰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到网络消极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对此,唯有持续加强对学生群体思想信念的核心价值引领力度,才能有效应对现如今网络时代所提出的考验和挑战,最大程度降低网络消极影响。

  (三)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开放性

  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特点决定着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多样性与开放性特征。学生可使用网络技术延伸知识学习范畴,这能够有效解决现如今因为教材知识内容滞后性弊端而导致的教育信息更新落后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平台信息传输快捷性特点亦在较大限度上打开了我党与国家新方针、新政策的传递大门,打破了以往教育视角下因为客观因素产生的信息传播弊端,摆脱时空桎梏,切实提升传播质效。另外,网络传播所具有的便捷性特点也呈现在师生获取资料与知识的无差别性层面,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社会最新信息内容,拓展自身视野范围,真正实现师生之间信息内容的同步互动和交流。恰恰是因为网络思政教育有着开放性特点,在较大限度上强化了思政教育内容体系的丰富性。首先,各类网络终端持续创造与传递多元化信息内容,网络思政教育相关信息内容甚至爆发式增长,能够及时满足学生们学习诉求。其次,网络思政教育相关信息内容的传播模式具有多样化特征,能够切实满足各层次学生现实需求,落实动态化传播与立体交叉传播,在较大程度上强化了思政教育信息内容的传播力度。结语综上所述,网络作为新兴传播媒介,现正在无形之中转变学生思想理念、生活方式、认知模式以及行为模式,且对于思政教育环境也产生深刻影响。而网络思政教育作为特定时代及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表现。网络的发展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新挑战,教师应以创新发展态度面对思政教育,使我国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英.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4):105-108.

  [2]张枫.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与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36-38.

  [3]章波,张翮.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实践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6):35-38.

  [4]刘廷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路径选择[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104-10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探析》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作者:刘煜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ll/5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