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小学语文序列化 阅读课程内容的建构

时间:2019-07-31 10:37:16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根本任务,以及阅读教学的组成要素等多方面要求中能够发现,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重点。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课程中,对学生阅读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诠释、阅读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根本任务,以及阅读教学的组成要素等多方面要求中能够发现,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重点。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课程中,对学生阅读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诠释、阅读习惯的训练,均未形成良好的系统化教学脉络。以至于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衔接度不足、能力培养方向不明确、阅读质量不高等教学弊端。为此,本研究提出序列化建构阅读课程内容,分别设计了小学语文各学段的阅读知识序列、阅读能力序列、阅读方法序列、阅读习惯序列。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规划提供一些帮助,支持整个小学阶段阅读课程内容序列的清晰化、简明化、系统化、秩序化,形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序列化教学优势。

小学语文

  一、构建各学段阅读知识序列

  1.知识要求

  阅读知识指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提出的诸多阅读知识点,包括标点符号知识、词句知识、修辞知识、表达方式知识、文章知识(诗歌、叙事、说明文等文章题材知识)等。构建知识序列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学习路径,形成对教材阅读知识点的深刻记忆与反思。语文知识只有在完整的序列编排下,才能够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句式,再到文章,形成更为深层的阅读理解。故而,阅读知识序列的要求便是秉承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设计原则,编排阅读知识体系之后,辅导学生逐一学习阅读知识点。

  2.构建策略

  从阅读知识的微观呈现角度分析,构建阅读知识序列需要三方面的层次架构:理解词句内涵、认知标点符号和体会由标点贯穿的语句的不同表达语气。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为例。

  序列一:理解词句内涵。如“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一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原文中词句描写并非真的能够触摸到天空,而是一种形容天空蔚蓝景色的比喻。辅导学生解析文本中的词句内涵,可作为知识序列的第一重教学层级。

  序列二:认知标点符号。“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该句中应用了引号、句号、顿号、逗号等标点符号。如果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的阅读知识点理解模糊,那么就无法真正掌握阅读技巧。故而,需要将标点符号作为知识教学序列第二层级。

  二、构建各学段的阅读能力序列

  1.能力要求阅读能力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一种表现,可简要归纳为阅读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等多方面阅读能力的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之上,间接形成了阅读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阅读能力越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就会越高,不仅是一种阅读后的感性记忆,更加是一种阅读过程的积极思考。故而,在其阅读大量文章之后,对文本特征产生了更高的敏感度,形成了对阅读内容的宏观把控力,是不断完善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至少需要具备提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推断和解释文本信息的综合能力,同时需要对文章具有整体性的情感体验,进而为最终鉴赏评价提供支持。

  2.构建策略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系统分析,同时依据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可将阅读能力序列划分为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类型。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为例。

  三、构建各学段的阅读方法序列

  1.方法要求阅读方法是在阅读过程中应掌握的阅读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四种阅读方法为朗读、默读、略读、浏览。首先,朗读是最为普遍的阅读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体会和思考。其次,默读是更为实用的阅读方法,能够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略读和浏览是更快的阅读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意,辅助学生搜索文本信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这四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

  2.构建策略依据阅读方法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能力要求,本研究将略读和浏览作为第一序列,朗读作为第二序列,默读作为第三序列。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为例。

  四、构建各学段的阅读习惯序列

  1.习惯要求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教学方向,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往往能够自学语文知识,总结文章内涵,形成更为良好的阅读品质。设计阅读习惯序列的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多种阅读习惯,辅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获得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如小学中段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内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质疑,小学高段则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辨析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对文本内涵做出客观判断。这些阅读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学生终身阅读爱好的形成提供支持。

  2.构建策略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多,本研究以三个常见的阅读习惯作为序列:课内外阅读积累、阅读质疑提问及查找整理资料。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为例。

  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内容的序列化模式时,须全面考量各学段的实践应用效果。依据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养成规律,明确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提出更为清晰的教学序列编排,以便加强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对阅读能力的把控,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对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在次序更为清晰的路径中完善阅读教学呈现维度,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文国.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运用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2).

  [2] 叶明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学周刊,2018(32).

  相关推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