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8 09:59:16 所属分类:小学教育 浏览量: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全国各地学校纷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无不体现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全国各地学校纷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无不体现研学旅行的重要性。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1]。文件发布近几年来,各校纷纷组织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效,也受到家长群体的好评。但是,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等诸多因素考虑,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下面就中小学阶段如何开展实施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消除研学隐患,做实安全预案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研学旅行课程应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性做为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研学旅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每位学生安全[3]。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普通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往往在户外开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同时课程参与者人数较多,学校和研学组织机构在管理和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开展一场研学旅行活动,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在第三方组织机构方面,选择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机构,不仅能够提供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课程开展经验,同时也能提供一套应急安全预案,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做好安全保障,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于学校,要加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教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使安全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对于教师,应主动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身安全防患应急能力,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对于学生,要向学生宣传并学习安全重要性,让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顺利地开办一场研学旅行活动,需要每一位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者的努力,每位教育者必须尽可能明确自身的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顺利、安全地开展研学旅行,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明确研学内涵,避免重“游”轻“学”
研学旅行既包含旅行又包含研学,也就注定要涉及到教育和旅游两大领域。在教育的范畴来讲,研学旅行又称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归根结底,应当将其放入课程的类属中去。而旅游则是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更侧重于游览这个过程[4]。社会各界人士对研学旅行有着不同的解读,专家学者更倾向于“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课程”这种观点。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指出:“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校内课程,它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在相关鼓励政策提出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研学旅行实践,刮起“研学热”之风,各地第三方组织机构也应势而生,但是由于研学旅行是个新生事物,发展过快、过猛,也就暴露出不少问题。在研学课程内容方面,存在课程主题模糊、单一,课程内容与学生发展实际相脱离等问题。具体来讲,研学主题不明确,不利于教师把握课堂、开展教学工作;研学旅行课程未能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亦不利于学生掌握学校课程知识;研学主题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研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缺乏实践性。在研学课程实施方面,实施方法偏离轨道,活动重“游”轻“学”,忽视研学旅行课程的本质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只学不旅”的现象也存在于研学旅行活动中。部分学校过分重视研学课程教育意义,而在开展过程中迷失方向,强硬让学生在外出时带着学习任务。出发前,各科教师合力深挖本次活动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学生要填写任务单中的题目,缺少了活动感受和体验,研学旅行变为学生忙于答题的过程,学生兴趣下降,故而影响研学活动的效果。在研学课程评价方面,采用最多的评价方式为书面作业评价,一般采用研学日记或作文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记忆,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其次是采用研学评价手册的方式,亦有评选优秀活动分子等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已经成为研学旅行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但其中不乏有采用不评价的方式,使研学旅行变成了一场普通旅行,学生走马观花,毫无收获,丧失了研学旅行的乐趣,亦违背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初衷。在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方面,部分目标过于浅显,停留在形式上,而活动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漫无目的,兴趣不高,被动地走完研学活动行程,收获不大,效果不甚理想。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必然面临着各种问题与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课程内容。在勇于创新的时代,没有创新的研学旅行课程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研学旅行不同于参观、度假、旅游等娱乐放松活动,研学旅行既要有“研”又要有“学”,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课程化设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效果评价机制的设立,通过培养训练专业素质过硬的研学工作人员,组织、引导学生的沉浸式参与。
三、注重个性发展,主题精准设计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5]。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深度可深可浅,每个研学路线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实践历程是道德实践的过程,是文明素养展示的过程。研学旅行打破学校传统课堂授课的局限,着重体现实践适应快节奏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技能和个人自主创新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化时代和理论实践知识的双重挑战,以便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理论突破实践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日常学习生活、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当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取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起生活与学习的有机联系。研学旅行课程是强调与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活动设计时,要避免仅从学校单一的课程知识体系出发,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勉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通过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并主动参与,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研学旅行课程是动态课程,随着研学旅行活动的火热展开,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活动的组织与方法、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人性化”。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阶段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认知社会的能力各不相同,作为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研学内容、合理的研学路线及课程。
四、依托多种资源,提升课程质量
研学旅行课程要求既有分学段又有跨学段课程;既有区域内又有跨区域课程;既有学校又有年级课程、班级课程;既有赏析类又有研究性课程,综合多角度,形成自身特色[6]。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是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指导下组织开展的学生集体旅行活动,是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研学旅行活动不是仅面向部分学生的单一课程,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于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的课程体系,各界教育者应勇于面对新课程体系产生的挑战,发现问题,完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结合,全面提升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质量。研学旅行活动是一种校外课程,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这就要求学校充分依托社会资源,打造精品研学旅行课程。研学旅行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和社会,强调在“行”中“学”,体验性是综合育人的重要属性,同时也是研学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意味着我们可以依托各种各样的资源[7]。首先,学校要依托区域特色文化遴选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因地制宜设计,使教育活动更加突出地域特色,使这些教育活动成为当地品牌课程,让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体系,成为全省、全国各地学校品牌研学路线及最优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其次,学生的研学旅行需要第三方机构的组织、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就研学旅行进行反复沟通,确认和磨合,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研学旅行是社会性的服务产品,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仅依靠教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家长的支持[8]。总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课程体系,非一朝一夕能够构建与完善,且研学旅行课程又属于新生事物,在该体系的重构和前进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界不同的声音,甚至会有阻力。所有参与研学旅行的教育应不断丰富已有的研学课程内容和体系,在多元课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并将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
参考文献:
[1]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韩宝江.深度推进研学旅行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论坛,2020(25):10-13.
[3]丁颖.体育研学旅行:优势、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0,5(5):154-156.
[4]周志宏,禹文婷.研学旅行概念辨析及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2):104-110.
[5]罗黛.浅谈“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9):39-40.
《浅谈中小学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来源:《教育与装备研究》,作者:张生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xxjy/4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