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5-12-20 19:09:46 所属分类:英语教学 浏览量:

[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针对大学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使生活

[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针对大学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好一门外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好语言本身,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要了解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社会知识。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外语。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时刻追随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古德诺夫 (H. 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这种民族文化印记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文化与语言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必然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与学习能够起到跨文化交际的作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他的《论交际能力》中指出,要使交际成功,需要做到:(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3)语言的得体性;(4)语言的可接受性。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得体性、可行性以及可接受性。语音、语法、词汇都正确的言语不一定得体,甚至可能不被接受。在交际中,应根据交际的目的、对象和场合结合其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对所用词汇、句式等做出正确的选择。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应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使语言知识成为帮助他们交流的工具,使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1.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大学英语教材第六单元(外研社出版)谈到逛街,在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外国的消费形式和消费观念,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现场消费”。
  2.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文化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

  3.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众所周知,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语学习理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也应主动发现,逐步积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比如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s stupid as a donkey”,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猪脑子”等等说法表示对猪的蔑视。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pig偏爱有加,甚至以pig做宠物,认为它们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 stupid as a 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还有“He works like a dog”这样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不知道英美人士对狗钟爱有加,就会把这句话译成“他像狗一样工作”,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这句话是对一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正确的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4.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人们的庆祝方式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特别是那些文化影响行为的地方。好比赠送礼物, 西方人习惯于当面拆封欣赏;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当面打开礼物是很不礼貌的。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五、结束语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戚雨村.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 1993, (5).
  [3]朱维芳.Sarah Trenholm文化诧异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3).
  [6]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yyjx/2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