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1-03-31 10:39:55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 浏览量: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障专业,是2016年教育部新增高职专业[1]。截至2020年9月,全国只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且开设时间均不长,全国范围内均属于新专业。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障专业,是2016年教育部新增高职专业[1]。截至2020年9月,全国只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且开设时间均不长,全国范围内均属于新专业。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一批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形势良好。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等内容[1]。其中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即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序,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对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学有指导性意义。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设置排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思政目标。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较多[2-6]。但是尚没有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只有陈敏等[1,7]进行了专业教学标准供需调研和专业实践教学探索。蒋绍妍[8,9]研究了专业的定位和前景,并基于人才供给对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增设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探讨。我院在研究了高职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建设标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等相关信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了更具有本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解决了高职高专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满足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培养,促进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调分析

  一个新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充分了解企业、行业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时适宜的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并开展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社会调研,具体如下:第一,研读国家政策。“十三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部分提出: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习近平谈“生态文明”第三部分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污染修复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很好地填补了污染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空白。2016年,“土十条”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土壤修复行业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我们有理由对政策密集出台后的污染修复市场充满期待,对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寄予厚望。第二,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区内外企业、行业发展状况。据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总市场容量为9.50万亿[11]。2018年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7—2030年)》明确了2020年底前计划实施完成广西土壤污染现状详查等58个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2030年底前计划实施包括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农用地严格管控、农用地安全利用、矿山治理修复以及土壤治理修复能力建设等6大类项目[12]。这预示着广西区内外需要大量的土壤及矿山治理与修复、污染场地管理类人才。

  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职业岗位群与岗位工作内容分析

  确定通过以上调研,可以得出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在场地污染防治及修复工程技术单位、场地环境修复咨询、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陈敏等[1]通过调研,得出污染修复企业职业岗位分布情况为:污染场地调查技术岗3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岗30%、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岗18%、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岗10%、污染场地治理技术岗7%、其他5%。蒋绍妍[9]一文指出环保行业目前缺额最大的是占岗位需求量约80%的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技术人员、监测技术人员、评价技术人员、生态工程修复及施工技术人员等。我院在今年8月,对18家环保企业展开调研得出污染治理技术岗、环境评估与咨询岗、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岗、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岗、环境管理岗人才需求占比分别为:55.56%、50%、44.44%、38.89%、38.89%。以上调查表明,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且具有多样性。其中,污染修复岗、污染治理岗、环境监测岗、环境管理岗四个职业岗位人才尤为紧缺。

  2.2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确定

  目前关于职业能力的分类,学者们比较认同的是将其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13]。2.2.1通用能力通用能力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质量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能力[13]。2.2.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行业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相关能力。具体包括: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方案编制能力、现场实地勘察能力、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撰写能力、污染场地修复方案制订能力、修复技术实施能力、污染场地施工能力、环境污染治理工艺初步设计能力、环境CAD识图及绘图能力、环保设备安装能力、环保设备运营维护能力、污染治理设施验收能力、环境标准的应用能力、污染场地监测方案制定能力、仪器设备使用能力;分析化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监测报告撰写能力、监测质量控制能力、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修复技术方案的审定能力、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能力。2.2.3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是指与污染修复领域关系密切,能够拓展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的非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具有跨职业性、可迁移性、延展性等特点。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和写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其中通用能力是其他两种能力的基石,专业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能力起到很大的关键促进作用,具体职业能力与课程对应关系参见下表。

  3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课程由课堂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组成,课程教学部分由文化知识与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课程组成。实践教学部分由认知性实践教学、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岗位核心技能实训课程、毕业顶岗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组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以高职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以调研确定后的环境监测岗(主要是土壤监测岗和水环境监测岗)、污染治理技术岗、污染修复岗、环境管理岗等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思政目标培养为核心,从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着手,考虑学情,确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岗位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理清专业课程间的层次与关系,并合理排序,将职业生涯发展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有层次的递进式的开展相关课程设置与教学,构建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发现,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路线为:监测岗为职业初期就业岗位,污染治理岗、污染修复岗为职业中期就业岗位,环境管理岗为职业高峰期就业岗位。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以环境监测岗对应的课程为前导课程,以污染治理技术岗、修复岗对应的课程为中期课程,以环境管理岗对应的课程为后续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形成课程体系送审稿后,由专业教学团队审定。下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图4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建议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情、教学内容等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将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其次,为评价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制定课程改革规划及课程体系实施标准等,通过校、企、生、师校内外结合的评价机制,发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尤其是来自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企事业单位的评价,对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来源:《科技风》,作者:张丽微 陈雷 吴琴琴 黄丽蓉 彭小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nykx/nygc/4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