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如何在企业中坚持道德管理

时间:2015-12-20 19:07:35 所属分类:伦理学 浏览量:

“企业道德”这一用语渐渐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企业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就必须要有企业道德。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道德呢?人们一般以社会共同的观念来判断有道德的人和缺乏道德的人,如果把人的道德对应到一个企业,并且考察社会的共同道德标准,则可以理解什么

“企业道德”这一用语渐渐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企业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就必须要有企业道德。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道德呢?人们一般以社会共同的观念来判断有道德的人和缺乏道德的人,如果把人的道德对应到一个企业,并且考察社会的共同道德标准,则可以理解什么是企业道德了。
  
  一、个人道德与企业道德概述
  
  1、道德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个有道德的人通常要具备以下条件:(1)不给社会添麻烦,不诽谤他人;(2)积极采取对社会和其他人有益的行动;(3)其人格受到社会及他人的尊敬。以上三个条件是相通的,因为在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方面消除了第(1)项的消极因素,具备了第(2)项的积极因素,结果当然就会有第(3)项的德高望重,就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欢迎。一般来说,有道德的人都会积极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因而具有人格上的魅力,受到人们的敬爱。
  2、中国个体道德思想的理论溯源
  中国的道德源自中国圣人的仁爱精神。它是一种来自对天地(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恩,一种响应生命过程之中充满人类后天文化的爱。真正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起到制止人们作恶作用的便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的孝悌忠恕的仁爱的精神道德。
  除非人们具有这种道德,否则人将不成其为人,人将不具备基本的区别于动物野兽的人性。儒学以天作为道德的行上依据,有其超越性,但这种天不是人格神,不可能真正赋予人以良心本心,也不可能真的给人以奖赏或处罚,这种意义的天只是对于先前天论传统的借用,只是人的一种境界,而不是客观的实在。真正的道德主体是人,是人的那个内在的道德之心,而不是天。
  3、企业道德的概念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其行为自然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企业道德是指企业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不给社会造成负担,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动,尊重人权,其行为受到人和社会两方面的欢迎。
  企业贡献分为企业的社会贡献和企业人的社会贡献。前者以“社会贡献活动”和“文化支援活动”为中心,后者以所谓志愿者活动为中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活动是促进社会性原则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国家可以将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作为一个融资标准。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现代工厂的问题是清楚的,即如何在二十世纪的摩天大楼和地下铁道、烟尘和蒸汽的世界中,使之可能再现农业的有道德、农业的忠诚以及农业的社会感。这表明了其对企业道德的担心,工业社会企业道德会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什么?这种准则是适用于一门产业、一个国家还是全世界呢?它是以什么宗教为基础?是以“情景”或其他什么为依据呢?即使存在它会自觉地坚持下去吗?根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在存在着一种伦理准则的情况下,如果一些实业家认为违反这种准则不至于被发觉的话,这些实业家就会违反这个准则,而这种现象对于问题的探讨就体现了道德在现代企业应用的复杂性。
  
  二、企业个体影响企业道德管理
  
  1、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区别影响道德评价
  企业是现代才出现的,而我国的道德渊源古代,不可能要求古代的圣贤预见到现代生活出现的种种困惑,并提出完美的解答。显然企业需要仁爱精神,但需要怎样的仁爱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现实取舍这些影响具体道德的评价。
  中国道德孝悌忠恕的仁爱主要源于天地(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恩,当这种感恩应用到企业中时,就缺乏相似点。个人与父母有血缘关系,父母养育自己,应该报恩。企业与员工是契约关系,企业员工离开时赔偿企业培养成本,没有人责怪其行为不道德。但如果某人将父母养育自己的成本赔偿给父母,脱离亲子关系,人们就会马上感觉其行为不道德。
  2、企业相关方具体行为的收益与代价模糊,影响道德的客观性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主体,其相关方复杂,包括股东、消费者、交易伙伴、政府、媒介、雇员等。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方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在动作行为过程中,谁受益、谁受损失,具体的数据大小难以具体估计,如果知道得越具体,越容易作出符合企业道德的决策。
  受功利主义支配的人首先考虑可供选择的行动会对受到影响的人的潜在后果,然后选择大多数人受益的行动方案。功利主义者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此方案可能会伤害他人,但是只要潜在的积极后果超过潜在的消极后果,他会认为此决定既有好处,又符合道德。
  有时现实是如此复杂,难以以善恶评价为标准,难以用道德的准绳来判断行为,不是不重视企业道德,而是当准备用道德进行衡量时,其复杂性让人们止步,在犹豫的过程中容易滑入功利主义旋涡。
  3、确定个体和企业权利的界限模糊,影响企业道德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表明了人们对名誉的重视程度。除名誉之外,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身体、姓名、肖像、隐私等与人身相关的利益也给予了同样的重视。企业有自己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没有通行的企业道德进行约束,企业的道德最终由企业中的个体实现。当个人的权利与企业道德矛盾时,比如企业认为拥有雇员个人的信息是为了工作方便,但雇员认为企业不道德,违反了个人隐私权等,该如何鼓励个人坚持企业道德?这种权利界限的模糊,严重影响了企业道德的发展。

三、 坚持企业道德管理
  
   社会总是变化发展的,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也许对封建社会有积极作用,但到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以一种人类的博爱精神对待企业,寻求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企业道德。1、高层管理者个体在培养道德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企业高层经理的道德品质往往会成为个人最终成败的关键,只有在道德上被人认可,才能通向权力之巅、才能行使有效领导。
  企业创导的道德行为需要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企业的运行实际上涉及多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不管是否懂得博弈论,其实每个人都在博弈中生存着。在生存的博弈中,大智若愚、以德服人便是高妙境界。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能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利益以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企业道德需要管理者长期建设。“道可道,非常道”,在追求道的过程中,儒家修炼以炼心为主旨,着重于道德的净化与陶冶,把修身当作用世、治世的基础,强调在用世、治世的实践中修身。
  2、组织中的个体提出道德原则的政策或建议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运行过程中哪些行为与道德原则违背、哪些没有,当事人最为清楚,应该鼓励当事人发表看法,完善本企业道德。例如企业如何对待告密者,假如企业在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缺乏诚信,剽窃技术维持产品的竞争力、蒙骗客户、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而雇员将企业本身的不道德行为曝光,这种行为是否符合企业道德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3、培养支持道德的企业文化观
   建立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例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这和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的孝悌忠恕的仁爱的精神道德有一定联系。
   重视企业道德建设。通过企业公关作好形象宣传,重视最基本的危机公关意识和对紧急事件的妥善处理能力,提高企业道德形象,加强对违反企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如安捷伦公司对企业员工贿赂、报销虚假发票的行为,不管什么理由,一旦发觉就立即开除。
   有效的组织文化应该鼓励道德行为,制止不道德行为。应该承认,公司和个人可能会因为坚持企业道德而付出一点“代价”,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组织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与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的话,这个组织就无法长久地运作。促进道德行为的组织文化不仅与流行文化更加兼容,而且从商业角度考虑也是明智的选择。
  4、坚持职业道德
  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职业道德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而企业道德却不一定符合,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是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企业道德出现了断层,仅仅有职业道德是不够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提高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人文气质、增进合作、创建和谐向上的企业精神,最终提高工作效能。但企业道德是多个个体的合力作用,单个优不代表全部优,如何进行管理使整个企业道德提升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探索和发展企业道德。作为在社会运行存在的经济实体,企业应该受到社会法律的约束。一个社会的法律固然重要,诚如病人需要医生和药物,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更重要,如同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践行美德伦理,自觉自愿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黎明:道德的沦陷[M].中国社会出版社.
  [2] 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学林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llx/2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