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作为修养美学的手工艺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2-04-08 10:33:06 所属分类:美学 浏览量:

现代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身体的劳动,越来越倾向于脑力劳动,这使得身与心之间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使得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加速了人类身体的退化,尤其是四肢的退化。科学家们在研究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的

  现代生活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身体的劳动,越来越倾向于脑力劳动,这使得身与心之间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械所代替,使得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加速了人类身体的退化,尤其是四肢的退化。科学家们在研究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的影响时,勾勒了未来的人类形象: 人类将具有更为庞大的头颅,以便容纳发达的头脑,而四肢将逐渐弱化。总之,庞大的头颅和孱弱的四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在当代人看来怪异的外星人式的模样将是人类的未来物种形象,而这一切就是以四肢的退化为前提。①手是身体整体的一部分,并且手联通着大脑,手的认知是身体的整体认知。换言之,不单人的身体结构具有整体性,手的认知功能亦具有整体性。从身心的相关性来说,我们认为,四肢的退化或许比目前科学家们所设想的后果更严重,因为手与心智相关,手的退化会带来心智的退化,如果手的功能退化,人类面临的可能是心智也随之退化。

	作为修养美学的手工艺及其当代意义

  一、手工劳作的存在论意义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同时强调劳动工具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通过劳动人类不但获取了生活资料,同时也发明了工具,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的能力逐渐增长。人类的智力是伴随着身体的成长才逐渐成熟,人的思维能力是伴随身体的发育才得以完善。技术与人类是同时起源的,从人类制造简单的工具、利用工具进行采掘、渔猎开始,原初的技术就已经出现。随着工具的进步,以及相应的技术进步,人类逐渐从敬畏自然界,到把握自然,最终成为万物之灵长。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技术与工具的历史。因此,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必须从对工具与技术的思考开始。马克思对劳动与劳动工具在人类进化中作用的强调,从使用工具的角度来看,可以视为对手工劳作的强调。对于手工劳作在人类生存中的基础性地位,海德格尔从现象学出发,以存在论对此进行过深刻的讨论,他认为人类本真存在离不开用具或器具与技术的存在论处境中。

  海德格尔事实上也区分了手工技术与机械技术,在将技术视为解蔽,使得存在的真理显现的方式后时,他进一步解释道: “对于这种有关技术之本质领域的规定,人们可能会提出如下反对意见: 虽然这种规定对希腊思想来说是有效的,在有利情形下适合于手工技术,但并不适切于现代的动力机械技术。而且,正是这种动力机械技术,惟有这种动力机械技术,才是一个不安因素,促使我们去追问‘这种’技术”。⑧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手工技术是与手联系在一起的,他用“上手性”( Zuhandenheit) 来谈论手工过程中对用具或器具的实用技术。而事实上,从存在论的主旨来看,所谓的用具与器具都与手工制作相关,因而海德格尔所谓的技术,其实就是技艺。在笔者看来,技艺是一种上手的状态,上手是一种生存方式,它就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技艺是一种更原始的本源,工具与人之间不是一种对象之间的知识关系,工具就是人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中人对技术的运用,对技术产品的运用,永远只能充当外在与人的知识器具。而上手状态就消除了人与工具之间的对象化关系。海德格尔也指出: “人们说,与以往所有的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因为它是以现代的精密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此间人们已更清晰地认识到: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现代物理学作为实验物理学依赖于技术装置,依赖于设备的进步。对技术与物理学之间的这样一种交互关系的确定是正确的。但它还只不过是历史学上的对事实的确定,并且根本没有言说这种交互关系的基础。”⑨与此不同,技艺是使用器具的“方式”和“条件”,技艺贯穿在日常操劳活动中,在器具的使用中显示出来,技艺是“让上手存在者产生”,技艺通过上手存在者的照面而显示自身。

  二、手工艺的身体认知论意义

  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手不仅仅是被思维控制的器官,而是具有自身思考能力的器官。手能够凭借自身的感觉方式制作作品,手以自身的方式把握世界,就是所谓的上手状态。手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不是被动地适应工具,而是主动地选择工具,手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手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动力,是思维创新的摇篮。由于手的活动,引发了脑的思维,脑的思维又通过手的实践去完成、完善。手和脑在如此不断的循环中相互促进、进化,从而造就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瑏瑤手的创造性就体现在它要求头脑与它一起思考,而不仅仅是被动地被意识控制。在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手是身体认知的主体,手的认知既是身体的,又是心智的,在手工的认知过程中,身心不能做绝对的区分,二者处于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手不单是认知的客体,更是运动认知的主体,以往只把手看成认知客体,认为手是在大脑的指挥下工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当代的身体认知科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从身体开始的,没有脱离身体的认知,我的认知是在身体中的,身心在认知过程中是统合在一起的。对于手工艺来说,以手为主体去认知,就是以“体认”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在这个认知过程中,经由手,“我”与世界融为一体。手工制作者通过手—身知觉来建构身体意象与手工图式,即从手—身知觉出发,结合动作与语言,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通过与物打交道,联系性地形成身体对世界的整体体验,也就是存在论反复阐发的“在世界中存在”。

  在手工艺实践中,手感是最重要的“身体的触觉”,手感是手工技艺内化为人的身体直觉的体现,手感是标志着手工艺制作者制作水平的直观体验。手感是潜藏在人体内的身体感觉,表面看起来具有不稳定性,乃至不明晰性。比如,手工制作常常由于具体场域的发挥,而导致工艺品有着品质的不同乃至高低的差异,这就是因为手感的不稳定性。作为感觉,手感也需要身心的高度统一后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手感在手工艺制作中“往往被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所掩盖,但事实上,它对技能形成有很大影响”。

  在手工制作实践过程中,应从手—身体认知出发,结合制作工艺特点,思考怎样发展不同工艺制作手工业者的体知感觉,使专项技术与手—身融为一体。从身体认知论来看,手工的触感经验是一种身体的触觉,换言之,它是身心和谐运作而产生意识,通过触感意识的引导,产生信息指令,通过神经回路作用于神经—肌肉,产生手工动作功能。手—身触觉的学习与对手的肌肉训练互相促进的,在此过程中,触感融入了内心的指引、身体的应答反应与手感的直觉保持一致。

  三、通向修养美学的手工艺

  中国文化里诸艺皆通于道,对中国美学来说, “美”并不是最重要的范畴,甚至不是艺术的目的,“道”才是中国美学的终极境界。德国汉学家宋灏( Mathias Obert) 在比较中西方美学传统时指出: “中国古代美学并不由‘形象美’之论说抑或认知论这个范围所笼罩,它反而最早是由‘风俗’ 与‘礼’这一方面谈起,也是从‘修身’‘养生’‘养神’‘修行’等实践角度被展开的,所以基本上中国美学是衔接伦理学立场的。”瑏瑨中国美学史应是道在各门技艺中展开的演进过程,而诸门技艺之通向道是因为技艺可以作为修养之途径,以臻至道。就与道的关系来说,工匠制器的技艺是最早被用于探讨道器之间关系的,庄子哲学中,就通过工匠制艺来论道。庄子美学的境界与道的境界相通,《庄子》一书中所举的那些“体道”境界的例子中,就会发现庄子能够进道的,都是如同解牛一般的手工技艺,庄子的美学其实可以看成是手工艺的美学。手工技艺需要身心高度协调,手工技艺的高超来自身心合一的工夫修养。技艺是积累在人的身体动作的能力上,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技艺最终要通过身体呈现出来。庄子哲学之所以将“心斋”“坐忘”“虚静”等视为技艺的根本,是因为庄子发现了,身心合一的“虚静”状态中,心手才能相应,心始能以其“凝神”虚静的状态运用身体。手工艺的特殊性在于,手一方面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存在,另一方面,身体也通过手来经验世界,与世界打交道。手工艺的修习过程即是对身体的认识过程,也是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手工艺美学具有修养工夫的特质,此工夫修养突出的是人对自身的提升。修养工夫所关涉的是自我,是主体的精神与身体的实践。

  但人的身心空静之状态,并不能通过强制的压抑自己的意识获得,原因在于潜意识无法通过对意识的压制而消失。法国汉学家戈浩南( Romain Graziani) 在阐释庄子的无为时指出,庄子对自身意识与心的运用从西方哲学来看就是一种 “意向性”与“意志”。他以哲学家 Jon Elster 对狭义与广义理性的分析,及其“间接效果”( by - product states) 的概念来重新解读庄子对自身意识的论述,指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根本信念往往适得其反的吊诡本质。《庄子·达生》篇有云: 颜渊问仲尼曰: “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 ‘操舟可学邪?’曰: ‘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 “善游者数能,忘水也; 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若履,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举这个例子,说有人赌博下注,押注越少,赌徒发挥越好,押注越重,则发挥越易失常。因为,押注重则患得患失,从而影响了正确的判断,导致失误。正如戈浩南所说: “幸福、自然,以及古文中所描述的其他至善状态( 如‘神’‘虚’ ‘德’‘逍遥’‘大知’‘得道’等) ,恰恰都只能是些 ‘间接效果’,因为试图实现它们的欲望或意志,不可避免地会阻碍它们的实现。这些心灵或心理状态,一旦被树立成我们行动的主要目的,就势必不再可能。其实现只能是顺其自然———在我们另有所思时,在我们试图达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与它们毫无关系的目标时。它们属于生活中这样一类吊诡状态: 即直接想实现它们的意图必然阻止期望的结果出现( 例如,试图克服失眠,便总是适得其反) 。”

  手工制作充满了单调与枯燥,手工艺制作的内容也往往是单一的,这一过程与审美所要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似乎是相悖的。但手工艺的修养意义恰恰体现在其制作过程一开始的单调与枯燥上,单调的动作与枯燥的内容是为了制作者将身心集中在单一的手工活动中,而避免将心智用于技巧的思虑。这单一的过程是调服制作者心性的过程,训练制作者的精神注意度,使之变得更为单纯,最终使得手工制作者心神宁静专一,最后心手相忘、身心合一,进入空静的境界。因而,手工艺能够成就修养美学,手工艺制作能够协调身心,导向了身心合一。

  手工艺作为修养美学的意义在于,通过手工制作过程使得身心得以合一,从而增进身心健康,通过其中的美感来愉悦精神,提高生活质量。适当的体力活动,尤其是带有审美的手工艺的创作活动对于平衡人的身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手工艺的创作过程是让人性复归自然的过程,自身技艺的这种修炼过程乃是使得身心统一的过程,能够疗救现代、后现代的身心分裂对人带来的侵害

  注: ①参看科学家预言未来人类长相 未来人类长什么样图片,奇象网,http: / /www. 52qixiang. com/m/view. php? aid = 44003, 2021 年 8 月 23 日。 ②参见【美】理查德·桑内特《匠人》,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年版。 ③④【日】柳宗悦: 《日本手工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3 页。

  《作为修养美学的手工艺及其当代意义》来源:《南京社会科学》,作者:刘毅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mx/5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