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2:03:06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音乐剧是一种从歌剧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追溯到欧洲的轻歌剧、喜歌剧、娱乐歌舞表演等音乐形式,其音乐里既有对大歌剧的继承,也包含有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黑人音乐元素,因此仅从音乐素材上看,音乐剧已经是聚塔成沙、集腋成裘。从整体来看,一
音乐剧是一种从歌剧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追溯到欧洲的轻歌剧、喜歌剧、娱乐歌舞表演等音乐形式,其音乐里既有对大歌剧的继承,也包含有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黑人音乐元素,因此仅从音乐素材上看,音乐剧已经是“聚塔成沙、集腋成裘”。从整体来看,一部完美的音乐剧是戏剧、音乐、诗歌、雕塑、建筑、舞蹈、服装、话剧以及声光艺术等的高度结合,可谓一个“艺术大聚会”。 如果我们尝试结合音乐剧的三大元素为音乐剧做以简单分类的话,以音乐为主导的音乐剧有《悲惨世界》等,这类音乐剧突出音乐的歌唱性,甚至对白都使用宣叙调、咏叙调;以舞蹈为主导的音乐剧有《猫》、《西区故事》等,这类音乐剧舞蹈元素较多,侧重以舞蹈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以戏剧为主导的音乐剧有《音乐之声》等,这类音乐剧多以戏剧或者小说改编,故事情节曲折,多用道白陈述剧情,在矛盾冲突尖锐或者人物内心感情激荡时用音乐舞蹈代替语言。 一、《歌剧魅影》简介 《歌剧魅影》该剧取材于勒鲁的小说《剧院魅影》,1986 年 10 月 9 日在英国伦敦女王剧院首演,自首映起至今共在十八个国家上演了六万五千场之多,累计观众多大八千万,直至 2003 年 8 月它迎来了第七万场演出,令人惊讶的不仅是其如虹的票房和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它所获得的奖项——《歌剧魅影》所获得的 50 多个奖项中包括代表英国戏剧权威的奥利弗奖,7 项托尼奖、7 项纽约戏剧委员会奖和 3 项纽约外剧评人奖。 二、《歌剧魅影》之雅俗共赏 (一)《歌剧魅影》之“雅”——剧中的古典因素 《歌剧魅影》虽然是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但从其音乐中我们不难听出古典歌剧的元素。《歌剧魅影》讲述的是发生在十九世纪法国巴黎的大歌剧院中,故事围绕一群歌剧演员的演出生活展开。音乐剧开篇的情景,正是 1881 年在这座歌剧院中上演的法国大歌剧《汉尼拔》,庞大的管弦乐队伴奏、奢华的演员服装、富丽堂皇的舞台布景,以及化装舞会一幕中恢弘的弧形楼梯、华丽壮观的舞蹈场面,都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特定的音乐背景。 19 世纪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罗西尼和威尔第为代表的歌剧抒情性较强,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同时也着重突出戏剧效果,充分尊重歌唱家的声音特色和乐队的表现力,追求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歌剧魅影》中克里斯汀在排练《汉尼拔》时替代女主角所演唱的《Think of me 》细腻流畅的音乐奠定了该音乐剧的浪漫主义基调。 (二)《歌剧魅影》之“俗”——唱法多变 音乐剧之所以比歌剧更易传播,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唱段通俗易懂、唱法不似传统歌剧过于规范的唱腔和炫技,而是倾向于诉说。在音乐剧中的各唱段是其灵魂所在,它们不仅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观众剧情的发展,而且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然而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绎这些唱段,也是导演和演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歌剧魅影》中,克里斯汀的唱段就是在美声唱法“通、透”的基础上,避免传统美声唱法中声音“挤、压、卡”的误区,以清丽的声音来诠释这个 16 岁少女所遭遇的感情故事。“魅影”则是以低沉、宽广的音域和旋律上的大跳、极富力度的节奏来阐释人物隐忍、极端的性格,《ThePhantom Of The Opera》则是用一种近似于嘶吼的摇滚风格将“魅影”身上的魔鬼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Music ofnight》一曲是“魅影”唱给克里斯汀的一首类似夜曲或者说是催眠曲风格的歌曲,这时音乐是以一种流淌的、柔和的线条进行,“魅影”大量采用气声唱法陶醉地倾诉着对克里斯汀的满腹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该曲中高音的处理没有像歌剧中那样寻找强大的共鸣、追求宏大的音量,而是以抒发情感的需要为目的来推动音乐达到高潮。 《歌剧魅影》凭着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法、演员们精彩绝伦的演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惊险却又不失浪漫的爱情世界。这部作品将古典艺术与通俗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给我们上演了一部视听盛宴,而且这种高雅和通俗的结合方式对如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定宇 . 音乐剧概论 [M].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2] 王跃萍 . 试从歌剧魅影看我国音乐剧的发展 [J]. 宿州学院学报 ,2006. [3] 游芳 . 古典歌剧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 [N].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 赵婷 . 从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N].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27760.html
上一篇:西方戏剧中的视角组合
下一篇:“唱”在新潮演剧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