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8 10:10:19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2018年冬,笔者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2015级本科班的毕业剧目《仲夏夜之梦》里首次尝试吸收运用了影戏手法;2019年夏,笔者在北京皮影剧团新剧目《影戏传奇》的创作中尝试将影戏与话剧融合,两台演出均获得了普通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其中对影戏手法的
2018年冬,笔者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2015级本科班的毕业剧目《仲夏夜之梦》里首次尝试吸收运用了影戏手法;2019年夏,笔者在北京皮影剧团新剧目《影戏传奇》的创作中尝试将“影戏”与“话剧”融合,两台演出均获得了普通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其中对影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也得到了评论界的肯定。作为导演,笔者深知由于自己的眼界与能力所限,对影戏的研究也较肤浅,因此创作成果还很不成熟,但仍愿意把自己的创作心得写下来,或可为有志于此的戏剧人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
“在电影传入中国之初,这样的活动幻灯被我们叫做 ‘影戏’。”[1]本文所说的“影戏”,并非电影刚传入中国时的称谓,而是对传统皮影戏,以及各种以光造影的“影子戏”的统称。影戏手法,是指影子戏里特有的表现方法,它不仅包括以人工操纵制作好的道具影偶来表演的方法,还包括以真人表演投射影子于幕布之上的方法、以真人的各种形体组合的影子来表现事物的方法等。
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娱乐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影戏”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恰是它的“剧场性”特征使然。“影戏”所具有的“假定性”“现场性”,以及有时亦能实现的“互动性”,充满了剧场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如能从“影戏”中恰如其分地吸收适于戏剧演出的某些手法,或可让当代戏剧舞台更缤纷多姿、色彩纷呈。
一、适于想象瑰丽、富有童趣的戏剧文本
吸收运用影戏手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戏剧的创作排演,所以导演首先应分辨清楚哪些文本适于进行这样的探索实验。“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2]皮影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富有童趣的表现形式,如同剧场版的动画片,获得孩子们的广泛喜爱。欧洲以表演“影戏”为主的剧团,其观众亦是以孩子为主体。因此,我们要在当代戏剧创作中吸收运用影戏手法,首先应考虑在以少儿为主要观众的戏里。
笔者首次在戏剧舞台上吸收运用影戏手法,是为戏剧教育专业排演毕业剧目。中央戏剧学院于2014年开设了戏剧教育专业,2016年建系,主要目的是为全社会尤其是为中小学培养戏剧师资,因此为该专业学生排演的毕业剧目,其戏剧文本也应适于少儿观众。《仲夏夜之梦》是莎翁最具原创性的喜剧,也是想象瑰丽、意象丰富的杰作,它以对人世间与精灵世界的生动描绘,通过三条情节线索的巧妙交织,讲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一剧本给二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笔者提出应让孩子们看懂莎士比亚,所以要求舞台呈现能体现出“儿童绘本”式的风格。基于上述原因,在导演构思阶段,笔者通过不断选择与甄别,最终将对影戏手法的吸收运用确立为此次创作的重要任务。
笔者再次将“影戏手法”运用于戏剧演出,是为北京皮影剧团创排的新剧目。《影戏传奇》是天桥盛世集团投资制作的一部讲述皮影发展历程的戏剧,主要表现形式是话剧,制作方希望其中能巧妙融合进皮影表演,让当代观众,尤其是少儿观众了解祖国的传统艺术瑰宝——皮影戏。“《影戏传奇》讲述了天真顽皮的女孩小小,无意间唤醒 2000 岁的皮影人‘大巴掌’,当灯光照进‘大巴掌’的身体,古老的皮影戏邂逅年轻的灵魂,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故事就此展开。”[3]影戏表演成为了该剧演出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导演要注意的是如何使影戏表演与话剧表演自然衔接、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二、对“影戏手法”恰如其分的吸收运用
导演选定了剧本,并确定在创作中吸收运用影戏手法时,接下来面临两个主要任务:一是选择在剧情的哪些节点运用影戏手法;二是针对确立的剧情节点,运用什么样的影戏手法。这两部分内容常常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需要导演综合考量。
运用影戏手法需要技术支持,因此导演在构思时首先应该确认已有的舞台技术可以尝试用哪些影戏手法。笔者为北京皮影剧团排演《影戏传奇》时,该团团长、路家班的第五代传人路宝刚极有信心地认为,只要是皮影舞台上能实现的,导演提出的要求都能完成。演出后有评论认为: “实现皮影戏艺术和舞台真人表演相结合,是《影戏传奇》的一大亮点。”[4]然而,有的剧组并不具备用影戏手法的经验,《仲夏夜之梦》就是这种情况,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笔者派导演助理与舞美助理到北京皮影剧团学习取经,两人学习了皮影创制作的常识,重点学习了灯与影的构成关系及实现的方法;其次,根据笔者的导演构思,两位助手一起做实验,以黑色硬卡纸剪出剧中场景与人物的雏形,通过灯光的调节实现基本的造影;再次,找到部分欧美影戏剧团的演出资料,尤其是幕后花絮,了解各种形式的影戏手法;最后,将所有实验成果进行集中比较与鉴别,最终确定将哪些影戏手法运用到创作中。
三、创造和谐统一的完整演剧艺术
戏剧导演在吸收运用影戏手法进行二度创作时,既要充分学习其优长,使之为丰富演出的表现形式、鲜明地体现演出风格服务,也要注意不可滥用。影戏手法运用得当,会使演出富有童趣,具有鲜明的动画风格;用得不好,也会让演出显得形式驳杂、节奏拖沓。
在两部戏的创作过程中,笔者一直提醒自己在运用影戏手法时要慎之又慎,不可因沉醉于新形式而忘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因此,在尝试与实验某种手法时,笔者总会与合作者探讨:这样是否使表演更有意思了?普通观众会觉得这种表演形式有违和感吗?是否觉得这样的艺术处理让演出变得更有趣味了?此处运用这种“影戏手法”是最合适的么,还是有更合适的?剧中的“影戏手法”是否用得太多了,还有哪里可以减掉……在此基础上,笔者与创作团队总结出以下三条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经验:
首先,导演在构思阶段应充分展开想象,可以做加法,但在排练过程中要懂得取舍,敢于做减法。在《仲夏夜之梦》创作之初,笔者在构思时把所有能用上的地方、所有可能的手法都放了进去。到了真正排练时,发现影戏手法用得过于频繁会使节奏拖沓,在不该用的地方用会显得形式大于内容,用得不恰当时会呈现出适得其反的演出效果。在《影戏传奇》的创作中,由于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即使构思阶段做了加法,在排练中对不尽合适的影戏手法也较快地就鉴别出来,并果断地做了减法。
其次,导演一定要保证技术实施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构想的演出效果。影戏手法的运用必须具备合格的灯光设备、皮影道具及造影条件,还得有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导演在构思阶段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但在实践时常常不一定能充分实现出来,有时在实验阶段偶尔尝试成功过,却不能保证每一次都准确地呈现出来。因此,导演只能选择那些能稳定实现的影戏手法,对于技术层面尚不成熟的手法则只能先舍弃,只有能稳定地保证艺术效果时,才能将其放到演出中来。笔者在两部戏的创作中都有过因技术不稳定最终取消某种影戏手法的例子,为此后的合理运用积累了经验。
最后,导演最终决定选择用哪些影戏手法的依据是:它是否有利于演出节奏的处理,是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是否有助于演剧艺术完整性的实现。如果某处用了影戏手法却使得节奏拖沓了,就需要重新设计影戏手法的运用方式,如无法解决舞台节奏问题,则宁肯舍弃这一处理。在戏剧演出中吸收运用影戏手法,一定要使演出锦上添花,如发现某处可用可不用,则宁愿不用。对某个影戏手法进行取舍的原则,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演剧艺术的完整性表达,影戏手法应该与剧情的叙述、演员的表演、舞美灯光及音乐音响紧密结合,共同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艺术效果,如若不然,则应调整甚至舍弃。
结语
如何在当代戏剧创作中运用影戏手法,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有些舞台经典已做过类似的尝试,且取得了极大成功,如音乐剧《狮子王》“充分运用木偶、面具、脸谱、皮影等造型手段和技巧”[6],使得舞台剧呈现出不逊于原动画电影的艺术魅力。因此,如何向传统皮影、纸影、手影等各种影戏学习,汲取其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法,是极具实践意义的。本文是笔者在学习运用影戏手法过程中的经验与得失的总结,希望能引发更多导演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希望能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熊珩妤.“影戏”是电影在中国的嫁衣——浅谈早期中国电影的理论观念[J].戏剧之家,2019 (20).
[2]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J].今日科苑,2013(22).
[3][4]张婷.让皮影戏时尚回归生活舞台[N].中国文化报,2019-6-29.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卷)[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廖向红.音乐剧创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试论“影戏手法”在当代戏剧创作中的运用》来源:《艺术教育》,作者:黄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4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