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声乐表演者心理常见问题及其自我调节

时间:2015-12-20 18:48:17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音 乐 心 理 学 (psychology of mu鄄sic),是心理学和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之后产生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人们用心理学的方法及心理学的理论去研究音乐与音乐表演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并归纳总结规律最终形成的一门科学。 一、音乐心理学研究历程 1.中国

  音 乐 心 理 学 (psychology of mu鄄sic),是心理学和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之后产生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是人们用心理学的方法及心理学的理论去研究音乐与音乐表演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联系,并归纳总结规律最终形成的一门科学。

  一、音乐心理学研究历程

  1.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历程

  中华民族从先秦到现在,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尤其是在声乐表演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经验, 也对音乐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有所涉及。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音乐心理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音乐心理学,其价值核心是符合中国传统社会观念认同的儒家传统道德及情感。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代的《乐记》,它标志着儒家音乐心理学思想走向了成熟,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系统地探讨和阐述了音乐对人们生理、 心理、情感以及社会的巨大影响,这标志着中国两大音乐理论思想的初步形成。

  2.欧洲音乐心理研究历程

  现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始可以归功于19 世纪中期的实验心理学派的工作。 如: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姆霍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在 1863 年发表了《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 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他系统地研究了音乐和感觉的联系。1883 年,施通普夫发表了《音乐心理学》,他在综合赫尔姆霍茨的物理学和生理学观点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心理学思想,最终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个音乐学心理学家。

  音乐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科。声乐表演心理的研究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随着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和成熟,音乐学心理中的歌唱心理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音乐学家和音乐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细致研究。

  3.我国当代音乐心理学对声乐表演心理学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声乐教育界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的关注日益加强,我国着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提出的“歌唱要素主被动论”,揭示了歌唱的自然科学规律,在我国声乐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比如沈湘先生明确地提出被动“吸气”的观点,认为主动地吸气,将导致越唱越浅,不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 而且,沈湘先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心理活动在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意义,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宣讲。邹长海先生是沈湘先生的得意弟子, 他通过 《声乐艺术心理学》一书,明确指出,人的唇、齿、舌、腭,口、眼、鼻、喉、肺等歌唱的组织部件在“唱歌”时,是大脑通过支配神经, 最终形成旋律,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和提炼,进一步证明和诠释了了歌唱与发声是受心理调控的这一理论。 此后,罗小平、黄虹的《音乐心理学》、张凯先生的《音乐心理》一一出版。

  声乐表演心理研究是一门综合交叉边缘学科,如:歌唱思维、歌唱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水平, 心理学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歌唱心理学的研究水平。

  二、声乐表演者心理常见问题

  我们知道,声乐表演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学。 进入 20 世纪以来, 心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从古至今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日常训练中,教学者工作轻松,学生一点就透,表演者感觉良好,歌曲表演收放自如。

  然而,到了正式的舞台,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都会有“演砸”的情况。 因为心理学理论的缺乏,声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系统的理论性的东西对此进行研究和指导,并加以克服, 在心理学大行其道的情形下,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被纳入心理学的研究的范畴。

  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人的任何动作和语言,都是在人的心理所支配和调节下所完成的行为。 人们在表演的时候,在一些本不应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刻,演唱者出现声带发紧,或手眼口鼻不能协调一致的现象都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明确的是,排除心理因素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声乐表演心理学的过程。 如:声乐表演者不熟悉曲目,或基本功有待加强,就可能演砸。在特定的氛围下,这些因素的出现,更会影响到声乐表演者的心理,导致表演者心理出现波动,影响其正常发挥。再如:表演者试图好好表现,却适得其反,表现欲过强,心态波动失常,都会导致水平下降。这些都是声乐表演者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会导致表演差错。

  三、声乐表演者心理调节建议

  如何培养科学的歌唱心理,如何提高歌唱心理素质,尤其是声乐表演现场紧张心理的调试和舒缓,已经让音乐界、教育界日益重视关注。如何通过研究声乐心理学,让演唱者从根本上掌握声乐表演的技巧素质和科学的训练规律呢?

  首先,声乐表演者和教育者应当重新调整确立声乐表演技能概念的认识。声乐表演不仅仅发出有旋律的声音,更多的是必须注意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在仔细研究心理学的基础上,对歌唱时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分配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联想感受能力、情感体验表达能力进行培训。

  其次,应当掌握良好的声乐心理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并加以坚持。 一个优秀的歌手,在日常训练中应当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拥有的的客观条件, 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根据客观规律,扬长避短,同时,要将感情深深地寄托至其所表演的歌曲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要加强模拟训练, 让自己适应舞台氛围,而且要不断体会歌曲的深厚含义,感动表演者再来感动听众。

  最后,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家应当是自信的。自信的声乐家肯定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和独立意识。与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焦虑、怯场等等负面情绪,进而激发自己的表演欲望。 表演者应当相信,表演前的大量的专业的训练,足以让自己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地精彩演出。

  参考文献:

  [1]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M].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美] 梅里贝斯·德姆. 挖掘嗓音的潜力[M]. 周 音 怡译 . 北京 : 中 央 音乐学 院 出 版社,2010.  [3]毛慧琳 .关于声乐 歌唱 心理的研究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4]赵冬梅,刘志雅.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