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19:15:01 所属分类:心理学 浏览量: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予以帮助,因为小学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及早的干预和矫正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得到纠正,避免进一步的发展为性格障碍或心理疾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的予以帮助,因为小学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及早的干预和矫正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得到纠正,避免进一步的发展为性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我们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小学生心里不健康(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所以往往比较“胆小”、“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
(2)叛逆:叛逆是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强,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6)自傲心理这种同学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以为只有自己行。
(7)焦虑心理对学习过分担扰,表现为上课不能十分专注,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尤为明显。
二、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因素,都可能使小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甚至自然环境等都属于外在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条件。家庭的氛围、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环境、父母的感情、个性、价值取向、心理品德、生活习惯、情绪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点在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关系和谐、教养方式民主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快乐;反之,在单亲家庭、父母关系紧张、教育过分溺爱或者粗暴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可能会出现问题。还记得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一个富裕的城市--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徐力事件”。16岁高中生徐力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砸死母亲。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是什么让稚嫩的孩子无法承受?正式失败的家庭教育和压抑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老化、粗暴使子女直接产生心理问题。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主战场,校园中的文化氛围、学风、教风,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很容易厌学、叛逆等现象。2011年10月24日,安徽两名小学女生在教室内服毒自杀,并留遗言称“怪数学老师”,之后被送医抢救。事后孩子表示,她们喝药的直接导火线是数学老师多次催要补课费,让自己觉得很没面子,“不想活了”。还有不断出现的离家出走、伤害老师事件,也让我们反思:本应是她们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却成了她们不愿再去的地方,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怎样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思想观念、语言交流与实际行为当中,随意而不加控制地排放了许多对学生心理有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影视剧、网络传递的不良价值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在不知不觉侵蚀这孩子的心理健康。我曾经处理过这样一起学生事件:两名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发生口角,另两名学生冲上去就打其中一个。我在调查时问另两名学生为什么去打架,哥们之间就是要有义气,古惑仔们都是这样帮助哥们的。
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研究表明,性格有很大的方面是天生的。每种性格都会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心理学家把性格氛围四大类:活泼型性格、力量型性格、和平型性格、完美型性格。各种性格都有其优点,也有着相应的缺陷,这些缺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会得到纠正,有的会越加严重,发展成心理疾病。
三、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从学生日日相处的班集体,到各类学生杂居的学校,再到各色闲杂人员混迹的社会大舞台。这些都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走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道理谁都懂得。所以,我们应该尽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一体的成长环境,老师、家长、社会都要给学生关爱与尊重。优美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们将它誉之为“精神营养”和“不吃药的医院”。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通过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讯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业老师的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和活动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3)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还要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让学生学会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减压。
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像含苞的花朵,一场暴雨、一阵狂风都有可能让他们凋零。但是,他们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心的呵护,不仅要帮他们遮蔽风雨,更要让学生学会怎样面对问题,成长为身体、心理都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丛立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的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2]《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武新春.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1版. [3]《学生心理调试指导手册》熊华堂.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3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lx/24945.html
上一篇:在校男护生的心理特点与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