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媒介新技术与境外影视作品传播

时间:2015-12-20 21:03:09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摘要 日新月异的媒介新技术帮助观众实现了点对点的直接传播。传统的把关人被跨越,电视与网络呈现媒介融合趋势,作者与观众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接近,一场跨国界影视作品传播潮流正在展开。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媒介新技术 境外影视作品 传播 境外影视

摘要 日新月异的媒介新技术帮助观众实现了点对点的直接传播。传统的把关人被跨越,电视与网络呈现媒介融合趋势,作者与观众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接近,一场跨国界影视作品传播潮流正在展开。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媒介新技术 境外影视作品 传播
  
  境外影视作品在我国的传播长期以来主要是通过电影院线、电视台相关频道与观众见面。但是这一状况正在被改变,日新月异的媒介新技术帮助观众实现了从A到B的点对点的直接传播。传统的把关人被跨越,电视与网络呈现媒介融合趋势,作者与观众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接近,一场跨国界影视作品传播潮流正在展开。本文从媒介新技术与境外影视作品、电视与网络新旧技术鸿沟的消融、“去把关人”的网络传输以及观众与剧本的视界融合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媒介新技术与境外影视作品
  
  进入2l世纪以来,P2P、FTP、BT等网络新技术通过系统间的直接交换实现了计算机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构建了一个平等自由的互联网。2004年,我国网络10大热点中,P2P下载名列第五。大量实用方便的免费软件开始流行,如酷狗、易载、百宝、QQ Messenger、E-work等。这些软件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在资源共享方面的需求。
  网络上首先兴起日就的是音乐作品的下载。随之而来的便是影视作品的下载,特别是在常规途径中受到限制的境外影视作品。2005年,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上搜索“电影下载”,仅是中文网站,有2050万个网页,搜索“影视下载”,有2470万个网页,搜索“BT下载”,有676万个网页。在一个BT网站上,2005年全球票房榜前10名的电影中,票房冠军《星球大战3——西斯的复仇》在美国本土的票房为3.8亿美元,在我国的票房为7500万,而在这个网站上共有种子26个,下载次数为16304次:票房亚军《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北美票房为2.7亿,而在这个网站上共有种子49个,下载次数达到49274次;季军《世界大战》的下载次数也达到了25408次。票房前十名的下载总数为165790次。
  电视剧的传播也因为新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网络新技术,美剧在我国几度掀起收视热潮。从老剧《欲望都市》、《老友记》、《六人行》到新剧《越狱》、《迷失》、《疯狂的主妇》、《反恐24小时》,中国的年轻网民对美剧的热情与日俱增。这些美剧在我国形成了继日剧、韩剧收视热潮之后的新一轮收视景观。
  然而,热度背后,网络流传是否存在版权问题?是否给国际文化交往带来隐患?网络与电视是否存在越界问题?影视作品下载、《越狱》等美剧的收视现象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二、传统电视与网络P2P——媒体鸿沟的消融
  
  传统的电视剧播放借助电视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有线收视网传送到电视用户家中。这种技术虽然极大地打破了报纸传播范围的局限,但它毕竟也有限度,无线电视只能在发射能力所及范围内收看,有线电视更是限于网络所及区域。由于频道资源有限。各国还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由此衍生出电视节目在不同地域的落地问题。不同国度、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电视剧的收视都存在较大限制。尽管已有网络影院在线播放部分节目,但比例甚小,而且大多是电视台早已播放过的陈品。电视与网络,存在着媒介鸿沟。
  以电视剧《越狱》为例。它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电视台与网络平台的疆界。它首先由美国福克斯电视网播出,然后由国外BT网站传到国内BT网站,再由国内制作人员下载到内部FTP,利用P2P分工合作,将其翻译成中文再上传到BT网站上,供用户下载。整个传播流程可以简化为:电视——网络——终端用户,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链接。
  是什么促成了这一链接?P2P、FTP、BT等新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T为《越狱》直接从电视传到网络上提供了技术,美国电视台刚一播完,就有0-day组织将之放到BT网站上。所谓0-day组织,就是专门将美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转成Avi格式,放到网上供全世界免费分享的民间团体,因行动迅速而得名。他们没有自己的网站,都以BT形式发布。BT全称Bit Torrent,中文意为“比特流”。由于采用了多点对多点的原理,BT克服了传统文件传输受到服务器频宽、人流量限制而易阻塞的缺点,下载人数越多,速度越快。终端用户通过它也可以高速下载文件。这一技术不仅使片源迅速从电视到网络,而且使观众能够迅速下载最新剧集。
  国内制作人员从网站上下载最新的剧集,将原材料放在内部FTP上共享。FTP是TCP/IP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它能使人们完成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拷贝。内部人员通过它,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高速下载无字幕文件,并将翻译好的文件上传。
  在制作人员的交流与配合中,P2P技术必不可少。录制人员把英文字幕传给字幕总监,总监再分发给具体的编辑、翻译及校对人员,最后汇总压缩、合成,这一系列制作流程都要借助OICQ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而这些通讯工具正是国内最流行的P2P应用。P2P就是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必须通过服务器中转。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变了互联网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借助BT、FTP、P2P等新技术,《越狱》从美国到中国,跨越了传统电视与网络新媒体的边界。然而,对于观众而言,更令人兴奋的还是可以直接观看从国外媒体翻译过来的节目。
二、从观众A到观众B——去“把关人
  
  就传播者要素而言,境外影视作品一般从民间组织0-day开始,经过国外字幕组、国内字幕组,直到爱好境外作品的普通网友,整个过程都是自发促成。在此过程中,作品从一群普通观众直接流传到另一群普通观众,并未经过相应机构的审核与监察,越过了媒介控制环节。
  节目原始录制由0-day组织完成,这一组织由民间自发组成。节目的翻译制作由字幕组及其在国外的组员完成。字幕组是网络新兴群体,以翻译国外电视剧为乐,语种遍及英文、日文、韩文,其中又以英文势力最大。他们以论坛为核心,靠MSN或QQ联系,彼此之间自发形成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从片源、时间轴、翻译、校对、压片,到最后的P2P发布,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勤力工作,效率奇高,却分文不取,行事低调,很得网民的敬重。英文字幕的录制以当地中国留学生为主,也是自愿加入。因此,该剧离开电视媒体后,其网络传播者只是一群民间的普通观众。
  这与以往的电影、电视剧播出截然不同。在我国,电影的制作和播出都要经过审查。要播出某部电视剧,要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如果有违相关政策法规,则会遭到制止。而电视剧的编播制作也要经过严格、正规的流程,层层把关。
  那么,去“把关人”的动因何在?
  境外影视作品的传播者首先是作品的爱好者和消费者,其次他们还是间接的经营者,因为支撑他们的是需要谋取利益的网站。
  表面上看,字幕组只是凭着爱好进行无偿服务。不可否认,不同字幕组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他们争分夺秒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把文件上传到相关网站,追求的正是更大的下载量。以《越狱》13集为例,射手网的数据显示,YDY字幕组是当天最早发布中文字幕的,时间为下午16点零2分,这个字幕文件被下载了1万多次,而3小时后上传的另外一个字幕组的中文字幕,下载量不足它的1/10。网民的点击率对于网站的生存来说,意义不言自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越狱》为代表的美剧收视热潮取代了刚刚过去的《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热潮。真人秀节目通过短信互动等环节让观众体会到了参与的快感。网络美剧的观看则让观众体验了抛开把关人、自主选择的快乐。
  
  三、“与世界同步”——跨越地域边界
  
  《越狱》等影视作品的接收令观众感到实现了“与世界同步”的梦想:从境外电影院、电视台播完到中国网站上下载,其间隔只需十几个小时。不过这种所谓“同步”也出现了令人深思的现象:比如《越狱》,该剧在美国收视率已经大幅度下跌,而在中国依然受到狂热追捧。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世界同步”只是一个消费欲望的满足,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
  《越狱》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的越狱故事。哥哥林肯·巴罗斯被认定犯有谋杀罪被投入了福克斯河监狱的死囚牢,弟弟为帮哥哥洗清罪名,不惜借抢银行被捕入狱。然而,越狱计划不断遭遇意想不到的人和事,被害人之死牵扯了副总统、联邦调查局等政府要员,案件变得扑朔迷离。仅从这些人物和情节,并不能理解观众的热情,此前《反恐24小时》的播出也远没有达到《越狱》的热度。
  除了一波三折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之外,高智商、高科技成为网友们热切讨论的焦点。剧中主角是一个结构工程师,聪明、冷静,能熟练运用现代高科技。配角FBI工作人员也被赋予了神话色彩。这从网友的议论中可见一斑:“讲的都是高智商的人之间都斗智”“这个神经质的FBI还真是神啊”“有时候我很佩服那些犯人,特别是金融犯罪,这些人都是非常聪明的”。
  审美的欣赏并非仅是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且包括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接的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的感觉。由于情绪的卷入,观众和剧中人一起经历了起伏跌宕的种种波折。尽管不曾直接经验,但观众移情其中,将自我的各种思想感情和活动外射到剧中人身上,仿佛剧中人就是自己,二者打成一片,物我同一。剧中人的超凡脱俗能力受到观众认同和仰慕,成为理想中的自我。通过欣赏,观众实现了超人的梦想。
  《越狱》的收视群体主要是年轻网友,大多崇尚网络新技术。通过欣赏,有的网友感受到了网络新技术的隐喻,将该剧视作一部关于Hacker的电视剧。在剧中,监狱犹如一个高科技网络。主人公迈克·斯科菲尔德好比隐藏其中的一个普通“用户”。由于已经掌握了系统的源代码(监狱维修的时候得到的蓝图),他付出代价(抢劫银行)后获取了“系统用户帐号”而进入监狱,目的是利用找到的漏洞(系统),取得目标信息(带走他的哥哥,或许还要查出来冤狱背后的真相)。管理人员随时再查找漏洞,修复漏洞;而那些已经困在系统中的用户(罪犯们,比如T-Bag)因种种不良“习惯”而招致各种麻烦。一些常见的Hacker手法也充分体现在其中,比如通过系统“漏洞扫描”得到监狱的一个脆弱的地方——医务室;比如“信息隐藏”——迈克把“系统源码”刺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内存溢出”——通过制造停电的场景让监狱暴动;再比如,利用“病毒”,使得哥哥林垦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被安置在预定的地点——“医务室”。所谓Hacker,中文译为黑客,指精于计算机的一群有创造性的人;骇客(cracker)则是一群处于青春期以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为乐的少年。前者是年轻网民们又怕又爱的群体,后者虽然有些另类,但正融合了黑客的创造性和他们自身青春、逆反的特质。
  第一季《越狱》的播出,令许多网友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两剧同为监狱题材,拥有异曲同工的扣人心弦之魅力。为何观众有此联想?为何观众对此题材热情不减?边沁认为,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令人们感到犹如生活在时刻受到监视的环形监狱里,突破这种困扰成了人们的强烈愿望。由此,监狱带有某种对现实生活中有形无形的限制与束缚的隐喻。突破限制,获取自由,可以说是人们的永恒愿望。科技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紧张,这种愿望就越强烈。《越狱》在审美世界帮助人们越过了“现实”困扰。
  影视作品所展现的本系虚幻世界,网络空间是网友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透过影像视域,网友看到了自身所处的网络现实。文本视域与读者视域于此消除了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了相互融合。
  境外影视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制作人员和收视群体都争分夺秒、你追我赶。字幕组追逐的是时间,背后是小组声誉和网站利益;观众追逐的是美剧的播放节奏,背后是梦幻的快感。网络美剧形成了我国新一轮收视热潮。它彰显了年轻的网络用户对新技术的青睐和追赶国际时尚步伐的迫切。然而,喧嚣的表象背后,仍然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强力驱动,观众在网络传播中不过是再次充当了隐形的商品;梦幻的快感之下,不可回避网络技术触及的法理问题,诸如变态下载(BT)是否合法?字幕翻译和转载是否侵犯知识产权?
  面对影视作品们在充分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愉悦和审美梦想实现的快感的同时,更需要一份理性和审慎,以解决其中已经存在和将会面对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2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