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工匠精神对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

时间:2018-12-10 10:30:5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摘 要:用心做好民俗文化传承,发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专注于将民俗文化传承做到极致,这是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这些匠人的精神具有脱俗、正面积极、永不过时的特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民俗文化.张家口 民俗

  摘 要:用心做好民俗文化传承,发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专注于将民俗文化传承做到极致,这是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这些匠人的精神具有脱俗、正面积极、永不过时的特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民俗文化.张家口

民俗文化论文投稿

  民俗文化是文脉继承的途径,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是迈向世界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的民俗文化传承受到了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冲击。此次调研意在探寻工匠精神对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并为民俗文化传承建言献策。本次调研选择张家口市蔚县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中国传统村落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蔚县作为中国文化先进县、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研究中心、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调研活动分别采取了文献法,即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选取有关民俗文化和匠人精神信息,为本次调查提供详实的材料基础;访谈法,即实地采访打树花第14代传承人王德先生,为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民俗文化保留影音资料;还有问卷法,即向张家口地区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为调研工作的展开搜集真实、详细的数据材料。

  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

  1.工匠精神内涵及张家口地区的民俗文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是中国民俗文化传承的基石,更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民族意义的特征与代表。工匠精神不仅是精湛技艺支撑的精神品格,亦包含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

  张家口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当属蔚县剪纸和打树花最为知名。蔚县剪纸的发祥地在蔚州镇南张庄村,剪纸也叫“剪窗花”,是一种民间手工艺,蔚县剪纸深深扎根于民间,取材于人民生活,把广大农民的朴实感情、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在剪纸艺术作品之中。

  周淑英是蔚县剪纸第三代剪纸正宗谱系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周淑英从小喜欢剪纸,并经过在父亲的指导与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很快成为了优秀的周派剪纸艺人。之后,她学习各种剪纸流派的艺术风格的特点,研究创造出六种技法,为周派剪纸增添了新的品种及技法,使蔚县剪纸更富神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新的活力。她创作的《生命之树》获得中国首届剪纸艺术节银奖;《葡萄熟了》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华夏风韵展”金奖。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她的作品被许多国家政要收藏。

  打树花堪称京西民间社火第一绝,其发祥地在暖泉镇北官堡村。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至十六是暖泉人“打树花”的传统日子,如今“打树花”这独一无二的民俗艺术享誉国内外。

  历史上蔚县还有着800古堡之称,在这里随处可见承载着历史气息的古朴戏楼、古堡、民居,无一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然建筑形态各不相同,但众多建筑融合在一起,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杂乱无章。暖泉古镇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古堡更是这些建筑中的瑰宝,是古蔚州800古堡中保存最为完整,独特的一处,蕴含着古代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蕴含着值得现代人们学习的工匠精神。

  2.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的现状

  我们的祖辈创造的民俗文化中蕴含着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精神,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易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部分人的急功近利使得社会风气变得浮躁。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迹;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拥有高超技艺的背后是其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匠人所散发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和急需的。

  工匠精神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1.工匠精神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工匠精神给予了民俗文化传承坚实的力量,工匠精神代表的精雕细琢永不过时。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工匠们用自己精湛的手艺表现对国家的民俗文化传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匠人精神不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还看到了祖国日渐繁荣,全面发展的未来。

  2.张家口地区独具匠心的民俗文化

  时代的叠加为民俗文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此次调研的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项工艺的传承人都会秉承自己的工匠精神,在继承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弘扬。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表达,正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民风社风的结晶。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民族和时代特征的传统习俗和精湛技艺,不仅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更是提升张家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3.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第一,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让当地村民的利益与民俗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为本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能将调动其保护民俗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扶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经济和就业,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在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行政调节促进产业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生共荣。

  第二,社会加强宣传、鼓励参与。首先,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上利用文字,短视频或某些热点APP进行植入;充分利用媒体、公共空间等传播平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些都能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其次,通过举办宣讲会、组织观摩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民俗技艺旧址等形式,让传统民俗文化扎根村民心中,传承好文化根脉,并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最后,加强民俗文化宣传进校园活动。解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个时代课题,校园宣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民俗文化引入校园,融汇到教材体系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从我做起的理念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去,让更多中华儿女了解民俗文化,并为民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工匠精神在中国历经超越五千年的发展,所累积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在国际上能够发出中国最强音,留住手艺,传承匠心。

  参考文献:

  [1]王力尉.浅析民俗文化的特性、现状及传承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2(16):196.

  [2]陈履生.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N].文艺报,2016-03-18(5).

  [3]刁统菊,曲洪祎,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1-139.

  [4]刘焕成,吴婷婷.从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角度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118-124.

  推荐阅读:《民俗研究》(双月刊)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目前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