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吸血鬼电影阶段发展分析

时间:2020-12-21 10:04:1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浏览量:

吸血鬼类型电影的发展史可谓之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史,其顺应了不同时代下的文化语境变迁,从诞生之初的恐怖电影,发展成为青春偶像电影,再到对家庭伦理的探讨,其形象不断在随之发生改变,探讨的主题范围也变得更加丰富。 一、吸血鬼电影的萌芽阶段 吸

  吸血鬼类型电影的发展史可谓之是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史,其顺应了不同时代下的文化语境变迁,从诞生之初的恐怖电影,发展成为青春偶像电影,再到对家庭伦理的探讨,其形象不断在随之发生改变,探讨的主题范围也变得更加丰富。

吸血鬼电影阶段发展分析

  一、吸血鬼电影的萌芽阶段

  吸血鬼形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该隐,他因杀害弟弟而被上帝惩罚,从此背负诅咒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吸血鬼。但对于吸血鬼具体的形象记载,可以在梅普(WalterMap)和德·纽伯格(WllliamdeNewburgh)的《英国国教史》可以找到一些原型,那就是被开除教籍的人死后吸血伤人的故事,当时英国的编年史家将这些伤人者称为“吸血的死尸”①。而使得吸血鬼传说蔚然成风的是在18世纪横扫欧洲的大瘟疫,这个时期的吸血鬼形象没能摆脱宗教的影响,整个社会文化都认为吸血鬼是背叛了宗教的人死后灵魂附体,是一种靠吸血才能生存的鬼怪。尤其在18世纪欧洲大瘟疫的爆发时,人人自危,却又找不到科学依据,所以把瘟疫的矛头开始指向吸血鬼,自此吸血鬼文化开始盛行,但在这个时候,它的形象是丑陋的、恐怖的。当它登陆到荧幕上时,继承了文学上的形象,通过展现奇观化的视觉形象,来刺激观众的观影心理。1921年茂瑙的《诺斯费拉图》继承了文学上吸血鬼的形象,奠定了吸血鬼尖耳牙、面貌惨白的模样,以至于在此后吸血鬼电影形象都在此基础上传承发展。1931年由布朗宁执导的《德库拉》中吸血鬼虽然已经没有《诺斯费拉图》中那般恐怖非人的模样,但经由特殊灯光和化妆处理却显得更为诡异阴森。在此后拍摄的吸血鬼电影都秉承着这两部影片的衣钵,继续开拓着吸血鬼恐怖类型,如《吸血鬼的标志》《德库拉的女儿》《德库拉的儿子》等。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开展,社会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引起了社会的动荡,失业率增高,犯罪率增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开始喜欢关注超自然的神秘现象,所以当勒·法努的《卡蜜拉》和斯托克的《德库拉》两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一面世,立即引起了人们的追捧。在1922年,斯托克的《德库拉》的电影改编作品《诺斯费拉图》被搬上银幕之后,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影片对于吸血鬼的表现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善恶对立,将吸血鬼仅仅作为恐怖元素,来变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这也符合了当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垂死的旧贵族与资产阶级婚姻关系间的最后较量,也是人们潜意识中永无休止的非法欲望与清醒的自我之间的斗争”②的社会观。观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世界和人生产生了怀疑,电影作为心灵的慰藉所,观众在电影院中希望得到对痛苦的宣泄和对未来幸福的盼望。而此时吸血鬼电影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像,其形象是观众对于社会阴暗面唾弃的投射,它满足了当时观众对于邪不胜正的欲望宣泄。正如茂瑙的《诺斯费拉图》中阴森古怪邪恶的伯爵,他的行为是受到天性嗜血所驱使,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本我”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受本能驱使,尽最大可能满足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而战争却也恰恰是为了受到国家利益的驱使而发动的一场国家之间的“本我”战争。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吸血鬼电影自然是多为表现正邪对立的主题。

  二、吸血鬼电影的浪漫主义阶段

  吸血鬼形象随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到来,创作者从古代和中世纪获取创作灵感,神话和传说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在当时涌现出了许多以吸血鬼为题材的诗歌和小说,如拜伦的《吸血鬼》和济慈的《无情的美人》和《拉弥亚》等。浪漫主义文学为吸血鬼电影埋下了一颗浪漫的种子,这颗种子到了五十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新生代出生成长,他们普遍产生了对于人类文明的绝望,受到当时麦卡锡注意的思想统治,民主权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监视、告密,他们小心翼翼地生活,年轻人的理想与精神遭到破灭、濒临崩溃,于是他们沉溺于享乐主义,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于是这种精神面貌映射到吸血鬼电影中,吸血鬼电影也成为了享乐主义下的消费品。吸血鬼电影从克里斯托弗·李以俊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了吸血鬼德库拉,将萌芽阶段的恐怖、丑陋的形象往英伦贵族的气质上转型。影片的本质虽然还是恐怖片,但从这里开始可以看出,吸血鬼电影渐渐萌生出现代吸血鬼电影的偶像元素——他们举止优雅,谈吐间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随后克里斯托弗·李本人也相继拍摄了大量的吸血鬼电影,进一步强化了偶像元素的发展,并使得在以后吸血鬼电影演员的相貌越来越靓丽俊美。在六七十年代,吸血鬼电影也出现了罗曼·波兰斯基的《天妖捉师》,影片轻松幽默,摆脱了正义战胜邪恶的陈腐主题,使得吸血鬼电影向现代吸血鬼电影又跨进了一步。直到1992年由科波拉导演的《惊情四百年》成为吸血鬼电影的一部里程碑作品。影片中德库拉彻底摆脱了以往恐怖邪恶的形象,将吸血鬼从邪恶怪物中抽离出来,赋予了其人性,融入人类情感,让其转变成了用情专一的情圣。在吸血鬼电影成功的融合了爱情元素并深化了内涵,使该类型电影摆脱了传统的善恶对立主题,对吸血鬼的人性化探讨开始得到了发展。随后《夜访吸血鬼》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吸血鬼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些人在永生中冷酷无情,有些人却在杀生中备受煎熬,影片在人性化的探讨上走得更远并重新塑造和定位了吸血鬼的形象。以后的《黑夜传说》、《范海辛》等电影无一不继承着这一方向发展,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吸血鬼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成为恐怖的代名词,而是代表着正义与爱的代名词,也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吸血鬼电影的现实主义阶段

  进入21世纪后,社会进入了稳定高速发展的时期,新一代的青年人在物质飞速增长的时代中成长,社会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稳定,法律道德逐渐完善,社会阶级开始逐固化,新的年轻人遵循着新的社会规则生活成长,接受了阶级固化后的现实生活,他们对宏大的目标不再感兴趣,英雄主义褪去外衣后,展露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于是这一代年轻人将视野回归家庭,开始思考个体与家庭的关系。2009年上映《暮光之城》系列可以说是吸血鬼浪漫主义阶段的集大成,影片中的吸血鬼形象同样是秩序下的产物,他们渴望嗜血却谨遵不伤害人类的原则生活。新一代的年轻人自出生就打上了秩序的烙印,诚如吸血鬼转变为安分守秩序的形象,并将目标转向于对自我的认知。虽然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偶像电影,但不再继承此前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归到家庭之间的关系矛盾与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形容其为一部用吸血鬼外壳包裹的爱情偶像剧也不为过。影片从上映之初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追捧,在这里吸血鬼的形象相对于九十年代,有了更浪漫化的处理,他们不再畏惧阳光,皮肤反而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直至《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于2012年终结之后,这部影片完成了吸血鬼电影从浪漫主义转型为现实主义的过渡。《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为此后的吸血鬼电影开辟了更多可探讨和表现的空间,许多吸血鬼电影开始将探讨的主题涉及到更多层面,如《唯爱永生》(2014)、《吸血鬼生活》(2014)以及《精灵旅社》系列等等,这些电影将叙事目标纷纷回归到家庭,侧重于表现吸血鬼在家庭伦理中的感情纠葛和生活日常,如《唯爱永生》探讨的是两个吸血鬼之间的爱情与生活、《精灵旅社》则讲述吸血鬼父女之间的矛盾故事等等。在这些电影里,吸血鬼不再成为一种奇观化的展示,而是更多被人性化处理,赋予了其当代人类社会家庭中的生活困惑和情感纠纷,去讲述吸血鬼处于现实生活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与此同时吸血鬼的形象也褪去了浪漫主义阶段时俊美高贵的形象,而是以人类的百生相作为原型,展现出多种形象面貌,或是一个具有极强占有欲的父亲形象,或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颓废青年形象等等,吸血鬼的形象不再受到传统认知的束缚,展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如此,其嗜血的原始本能,也被处理成通过非杀戮人类的方式获得,甚至是靠仿制血液为生。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被弱化或者普通化后,这时期的吸血鬼电影尽可能地将吸血鬼掩饰与普通人类无异,让他们融入人类社会,过着正常人类的生活,体会者当代人类社会应有的矛盾和压力。

  四、结语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在各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大众文化得到兴起,人们面对这一切显得迷茫,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对自身的反思。由此吸血鬼电影也转入新阶段的发展。他们渐渐远离宗教和阶级的影响摆脱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开始在不同程度表现出永恒生命与存在孤独的探讨,家庭伦理与个性表达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得吸血鬼电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诞生时至今日,虽然与当初的类型相比已经相去天渊,之所以长演不衰,是源于其在不同时期演绎出新的形象,紧跟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探讨新的主题,在不同时代的观众中创造独属该时代的印记,将属于时代内核的精神烙印于身,才能获得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是跨国际、跨民族的观众的追捧。

  作者:邓舟舟

  吸血鬼电影阶段发展分析相关推荐吸血鬼形象转变与美学变迁的关联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sll/4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