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旋律、语言与歌词、演唱技巧与声乐作品的关系

时间:2015-12-20 21:45:00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古今中外,声乐作品成千上万、浩如烟海。在内容上,它们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在风格上,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谓一方水土一方歌,这也是声乐界谈论较多的课题。自然化的地域格局、音乐旋律的选择、民族语言、声腔艺术、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审美意识、时

  古今中外,声乐作品成千上万、浩如烟海。在内容上,它们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在风格上,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谓“一方水土一方歌”,这也是声乐界谈论较多的课题。自然化的地域格局、音乐旋律的选择、民族语言、声腔艺术、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审美意识、时代特征等等,都是形成声乐作品各具特色的因素,其中最为密切的应属:旋律、语言与歌词、演唱技巧三个方面。本文就此三者与声乐作品之间的关系略述己见。

  一、旋律    旋律被誉为音乐的灵魂。旋律如此重要,那旋律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与作曲者所处的时代、阅历、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所采用的调式调性,以及歌曲要流传的地区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歌曲所采用的调式不同,所产生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则互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调式,选用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音调,音乐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的刚劲、有的柔和,各具特色,为音乐表现提供有利条件。在调式的选择上,西方歌曲中大小调体系的运用较为常见,我国民歌多采用民族五声调式体系,这主要取决于地域、民族本有的调式倾向和作曲者自身的经验。

  蒙古族生活在辽阔草原,形成高亢、开阔、奔放的草原音乐风格,在调式方面多用羽调式;藏族生活在高原,形成嘹亮、粗犷、刚中带柔的高原音乐风格,调式上常用商、羽、宫调式;江南地区山青水秀,形成婉转、流畅、细腻、优雅的音乐风格;朝鲜族民歌常用三拍子;维吾尔族民歌喜欢用切分音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音乐风格、魅力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阅历,地域风俗是分不开的。

  二、语言与歌词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文化,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语言。据调查,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 5651 种语言,同一种语言由于地域的因素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①.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歌曲中语言与歌词的作用绝不能忽视。歌词是歌曲的基础和前提,被誉为带着翅膀的诗,因此人们更喜欢用它来传达与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它与旋律曲调构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蒙古族民歌与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关系密切,易于在蒙古族地区流传;藏族民歌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系关系紧密,易于在西藏、青海等地流传。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它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基础,艺术亦是海市蜃楼。歌唱艺术借助于歌词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情感体裁取决于现实生活,这便与当地人民地生产生活、文化习俗、语法词汇、方言特点等密不可分。例如游牧民族的声乐作品的歌词多与草原、骏马、牛羊、奶茶、篝火等相关联。如:《草原恋》【1】    歌词具有典型的草原气息,配以那悠扬、自由的旋律,抒发了主人公对草原的歌颂与眷恋,形成蒙古族民歌的特色。中国人演唱意大利的艺术歌曲总感到比自己国家的艺术歌曲困难得多,这就反映了他们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意大利歌曲语言起伏规律和意大利语言有关,更细腻、更语言化,具有朗诵性的音乐风格。因此,要唱好意大利的艺术作品必须首先了解意大利语言、语音的规律,并且用意大利语演唱,否则,就唱不出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和韵味。

  可见,语言与歌词对歌曲演唱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掌握了不同语言的语音、语调、词汇、方言等特点,才能唱出风格各异优美动听的歌曲特色。

  三、演唱技术技巧    演唱的技术技巧是从属于音乐和语言并为音乐和语言服务的,什么样的音乐、语言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演唱技巧。硬把美声唱法的技术技巧一成不变地用来演唱中国歌曲,尤其是民歌,便会失去了中国文化魅力。

  如何使旋律、语言与歌词和演唱技术技巧有机协调呢?美声、民族两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技术技巧的差异关键在于腔体的运用上。歌唱运动的腔体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不可调整的腔体,如鼻腔和头腔(包括各类窦体);一类是可调整的唇、口、舌、软腭、咽、喉等,可调整的腔体相对音色、音量的影响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不同的部位可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舌,在语言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歌唱中它也同样处于重要的位置,舌根与会厌相连,会厌的作用之一是竖起打开喉咙,使声音顺利地进入头腔,在此基础上用深呼吸打开腔体使咽腔管道拉长,扩大音量,二者良好配合,可获得明亮、纯美、具有金属性的音色。民族唱法,其特点就是音色较美声相对明亮。软腭打开的程度较美声小,胸腔运用不要过多,真声比例可稍微多一些,咽壁力度垂直向后略推开,硬腭积极啃住,站立咽腔,这样调整好声音就能明亮。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不同,方言归韵方面存在差异,在演唱技术技巧上各有所长,在腔体运用上有所差别,真假声运用的比例不同,但总体上还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善于掌握基本共性,在对腔体的性能与变化上下功夫,便可依据自己声音的优势唱出不同色彩、不同演唱风格的歌曲,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一通百通。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论地域或语言的差异,只要通过一首歌曲就能一目了然地体察到这个民族的水土风情和不同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不同乐种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的个性。“一方水土一方歌”,这主要是由音乐、语言与歌词、演唱技术技巧三者组成。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切实掌握音乐、语言、演唱技术技巧之间的辨证关系,就能充分发挥演唱者的能力,在演唱中所遇到的一些技巧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刘金荣。中国民歌概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4]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美]威廉文纳。歌唱--机理与技巧[M].李维渤译。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