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0 22:31:15 所属分类:音乐舞蹈 浏览量:
江苏隶属我国华东地区,南北长、东西短,北邻山东、河南二省,南接浙江、上海两个繁庶之地,西挨安徽,东沿黄海,是由13个市组成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省份,江苏民间舞蹈就诞生在这块独特、神奇的土地之上。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江苏省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征
江苏隶属我国华东地区,南北长、东西短,北邻山东、河南二省,南接浙江、上海两个繁庶之地,西挨安徽,东沿黄海,是由13个市组成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省份,江苏民间舞蹈就诞生在这块独特、神奇的土地之上。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江苏省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征,从南至北相差甚大、特点各异,这也对江苏民间舞蹈动作特征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对江苏民间舞蹈的风格区进行划分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中,笔者以长江作为分界线,长江以南为苏南,长江以北为苏北,从而将整个江苏地区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风格区”,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去细化研究江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更加详尽地突出该地区舞蹈的民间地域特色。
一、苏南民间舞蹈:温婉雅致,灵动隽永
苏南地处江苏南部,有“天下粮仓”“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等美誉。与苏北地区相比较,这里似乎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争,从而直接导致了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这人间天堂般的土地上享受着惬意的生活。受此影响,该地区的民间舞蹈也具有一种温婉雅致、灵动隽永的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突出躯干的运用
苏南民间舞蹈动作主要是借用躯干来表现舞蹈的灵动气质。在整体的舞蹈动作中,舞者以肋骨、胯骨的扭动来带动全身的运动,跨部与肋骨的动作幅度要远远大于腿部与脚部的动作幅度,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胯为轴点,以摆为韵律,以肋部和腰部为主要发力点的舞蹈动作体系,苏南舞蹈所特有的那种俏皮灵动、温婉雅致的美感也就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例如,在无锡地区的民间舞蹈《鱼篮花鼓》中,“上步穿花”就是典型的用胯骨的运动带动肋骨的运动,进而带动全身运动的动作形式。第一步,左脚向前迈步,左胯骨随之向左移动,肋骨紧随其向左回旋旋转,并以此来带动手臂、肩膀以及头部的左转拧动;第二步,用肋骨带动上身即手臂向右侧旋转,随后出右脚;第三部,以八点钟的方向向左再次出左脚,同时出左胯反方向向右移动肋骨;第四部,反方向重复第三部的动作。由这个动作的分解步骤可以看出,此类动作就是以突出躯干的运动来表现整体舞蹈动作的灵动温婉之美的。
2.强调“绕”的动作路线
苏南地区水乡密布、园林无数,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苏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动作也在不知不觉中对缠绵蜿蜒的水流以及曲折幽深的园林长廊进行了模仿,于是就行成了一种“绕”的舞蹈动作路线,即“S”形的舞姿。这里所提到的“S”形的舞蹈动作路线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路线,而是一种相对的路线,其有可能是对称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称的。舞蹈以“绕”为动态表现,以“曲”为路径形态,于婉转缠绵中极尽苏南舞蹈所特有的温婉雅致。以《茶盘舞》中的“风摆荷花”这一舞蹈动作为例,其就是典型的“S”形舞蹈动作,强调全身动作姿态的弧线感。演员双臂在进行交替动作时要保持“S”形的路线,手腕也要形成“S”形路线,同时肋骨也要随着胳臂的运动而划出自己的运动曲线,就连头部也都要随着动作的摇摆从右到左盘绕成“S”形路线。
3.有节制的动作幅度
同苏南地区的吴语体系一样,苏南民间舞蹈带给人的也总是一种脉脉含情的感觉,充满了典雅和婉约之美。这主要是因为苏南民间舞蹈动作一直遵循着“点到为止”的表演尺度,意在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诉说充满激情的内容,在有限的条件下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这种拿捏有度的表演态度直接表现为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有节制的动作表达。这种节制有时候体现在舞蹈动作的路线上,有时候体现在舞蹈动作的幅度上,还有时候体现在舞蹈动作的节奏韵律上,甚至是体现在舞蹈动作的数目上。例如,无锡宜兴的民间舞蹈《男欢女喜》中,“苇塘倩影”这一舞蹈动作就充分体现出了舞蹈动作的节制性,它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舞蹈语言来表现整个舞蹈主题的。该动作为一双人舞蹈动作,不仅动作幅度较小,而且节奏也较为缓慢,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舞蹈内在的表现力,反而更加凸显出了苏南民间舞蹈温柔雅致的风格特征。
二、苏北民间舞蹈:热情豪放,粗犷大气
苏北地处江苏北部,与山东、河南、安徽等北方城市相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并不属于江苏,而是和山东并归为同一个行政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江苏省的基本势力范围才被划定下来,苏北才被正式划分到江苏的地理范围之内。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苏南地区相比较,苏北和中原地区的连接更为紧密,所以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较大;再加上战争期间大批中原人口陆续涌入,从而为苏北的民间舞蹈注入了外省舞风,表现出了热情豪放、粗犷大气的风格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下肢的运用
在舞蹈表演中,上肢动作一般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用来传情达意;而下肢的动作则多用来表现舞者的活力与激情,下肢的动作愈是丰富、强烈,就越能够让观众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力度。受中原文化以及北方舞蹈的影响,苏北的民间舞蹈一般都比较注重下肢的运用,多是在以步伐为主导的状态下开展舞蹈动作的,强调下肢部位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牵引和带动,以表现出热情豪放、粗犷大气的舞蹈风格。例如,徐州民间舞蹈《鲤鱼戏花篮》中的“端腿小跳”这一动作,就是演员用下肢运动来带动全身运动的。在舞蹈的过程中,演员脚下的步伐和动作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左右脚始终都在交替进行,这种状态常常被描述为“脚部套脚部”的运动状态。在这一舞蹈动作中,一条腿被称为主力腿,另一条腿被称为动力腿,主力腿在不停的跳起,而动力腿也要不停地跟进,从而在一动、一端、一跳中表现出了劳动人民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可见,这种双脚双腿密切配合的舞蹈形式体现出了苏北地区民间舞蹈对下肢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民间舞蹈动作的粗犷大气和热情豪放。
2.长线条与大幅度的动作表现
苏北地区热情豪放、粗犷大气的舞蹈风格还体现在“长线条”以及“大幅度”的肢体运动路线。长线条自然会产生大幅度的动作,而大幅度的动作也必然会形成长线条的运动路线,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总之,“长线条”“大幅度”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舞蹈路线的简洁性与明朗性,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直线型的“Z”形路线,这和苏南地区民间舞蹈的“S”形路线完全不同。例如,《邳县落子》中的“拔泥步”就是“长线条”与“大幅度”的动作代表,此动作在行进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的是直线型的“Z”形路线,不仅各节拍间的步履十分紧凑的,而且动作步伐的幅度以及相互交换的空间也是较大的,从而加大了舞者身体对空间面积的占有,保证了舞蹈动作的长线条,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苏北人民干练豪爽的民风性格。
3.对武术元素的借鉴
受自然灾害、频繁战乱以及政治迫害等的影响,大批中原人口不得不举家随迁到苏北地区,为了谋生,这些流浪人口只能在街边靠杂耍卖艺为生,且这些技艺都带有一定的武术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从武之人还专门到苏北地区进行武术表演,久而久之,这些武术动作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苏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动作,两者也开始进行不断融合,这也更加突出了苏北民间舞蹈豪放大气的风格特征。
如《邳县落子》中的“昭君骑马”、《睢宁落子》中的“碾子步”等都是在借鉴了北方武术动作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带有鲜明的武术色彩,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演绎着苏北地区豪放、朴实的舞蹈地域特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舞蹈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江苏民间舞蹈整体具有南“婉”北“放”的地域风格特征。本文对江苏民间舞蹈的动作风格特征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加深大家对江苏民间舞蹈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民间民族舞蹈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同春.《江苏民间舞蹈的历史与现状透视》.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4).
[2]刘同春.《浅析当代江南舞蹈创作发展》.舞蹈,2010(08).
[3]刘同春.《广场舞蹈“海安花鼓”的动律特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2).
[4]刘同春.《江南舞蹈中的女子形象》.舞蹈,2011(11).
[5]刘忆.《试析吴地“水文化”对江苏民间舞蹈的影响》.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02).
[6]朱恒夫.《江苏民间舞蹈概论》.江苏社会科学,1993(05).
[7]皇甫菊含.《江苏民间舞蹈的地域文化特质》.艺术百家,2006(07).
[8]青鸢.《情满江南——论黄素嘉舞蹈创作的魅力》.舞蹈,201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yywd/28606.html
上一篇:敞开心扉让音乐走进我们的世界
下一篇:伯恩的男版《天鹅湖》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