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苗药文化融入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0-08-04 11:03:01 所属分类:药学 浏览量:

天然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来源天然且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分子的一门学科,是药学课程体系中连接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奠基石,是明确中药和民族药的药效物质、了解中药和民族药的炮制依据、提高药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在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的进程

  天然药物化学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来源天然且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分子的一门学科,是药学课程体系中连接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奠基石,是明确中药和民族药的药效物质、了解中药和民族药的炮制依据、提高药品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在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苗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特色医药文化,是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苗药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的用药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研究与开发应用。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和民族特色医药,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进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药文化融入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探讨

  一、了解“苗药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从过去的板书讲解,到单一的多媒体授课,如今已形成了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授课的教学模式,如“互联网+”模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习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才是重点。文化熏陶是一种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贵州各高等医药院校学生生源主要为贵州本省学生,其多为少数民族,他们自小对苗族医药文化多有耳闻。因此,可以“苗药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动力。授课时教师为学生选择性地补充讲解苗药发展历程、苗药独特功效、苗药书籍及苗药谚语等,这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苗乡谚语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讲道:“身上生包,蓖麻、一枝篙”,这是一部分学生从小就熟知的顺口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蓖麻和一枝篙,因此教师可为学生设置提问,然后讲解怎么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这句谚语,让学生从“苗药文化”中感受到先辈与疾病斗争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药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教师可提出这些苗药中有效成分是什么的提问,使学生有探索的动力,进而学习天然药物化学[1]。

  二、了解苗药临床应用和市场价值,提升“苗药文化”自信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多为植物类药物,古代谓之“本草”,其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点,与中医构成中华民族的瑰宝。苗药是民族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常有学生提到“学有何用”的想法,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从而失去了学习一些基础课程的信心。例如,大多数学生居住在苗乡,但他们不知道苗药在治疗许多地方病、多发病、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等方面有独到的疗效。因此,教师在天然药物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到苗药因疗效独特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苗药文化”的青睐,提高其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自信。如教师可讲解《关岭县志》,其记载了苗药早在康熙时期,有“医药之乡”之称的关岭等地商品药材就有200多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省药企相继开发了150多种苗药成方制剂,80余种苗药产品为省基本药物,5个苗药品种为国家基本药物,其中苗药“银丹心脑通”已经进行了美国FDA注册,有望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苗药[2]。让学生了解到苗药早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如今也闻名于全国,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苗药文化”自信,有利于其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

  三、了解天然药物化学在苗药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

  天然药物化学在各学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尽管如此,药学相关专业学生也存在偏科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他们“被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甚至一部分学生逃离本门课程的学习。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天然药物化学在各学科之间如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制剂研究等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提升学生自觉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关键。同时,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把“苗药文化”渗入其中,这样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当讲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是了解药材炮制科学性的手段时,教师可以“苗药文化”为素材举例说明,如苗药常用的“身背汗蚀法”、箩筐内“开水烫淋法”等炮制方法,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进一步在授课时讲解炮制的核心是保证药材中的药效成分,而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可以探究其药效成分。如苗药“百味莲”,其又名蛇莲,苗医喜采用“身背汗蚀法”,在用药时要避免高热和暴晒,防止百味莲有效成分如雪胆素及其苷类化学成分发生变化[3]。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对解读苗药的形成过程及其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四、了解苗药的发现历程及其现代研究开发进程,加强学生对苗药的重视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苗药相对其他民族药具有制作简单的优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苗药的发现、制作历程及现代深度开发进程,可加强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实践的重视。例如,苗药“梭洞学”(学名为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早期苗医在秋季采集其全草,经水煎用于解毒、散瘀及利尿通淋,这是苗民长期生活实践得到的结果。随着天然药物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现代研究明确了头花蓼中黄酮类、三萜及皂苷是抗菌、抗炎的活性成分[4],并发现头花蓼还具有降糖作用,其活性物质主要为木质素[5],头花蓼提取物还具有改善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6]等新的药理活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该药材为什么是秋季采集?是什么成分发生了变化?”并设立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借助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比较不同季节、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的头花蓼有效成分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苗药制作的了解程度。同时,课堂上教师还需侧重讲解现代研究不仅明确了头花蓼中具有药效的活性成分,而且随着现代动物研究模型的完善,还发现头花蓼具有降糖及改善胃炎的作用,提升了苗药头花蓼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一药多用的价值,有助于激励学生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手段对苗药展开深度开发。

  五、了解“苗药文化”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大学生是发扬中华文明的主要群体之一,培养具有时代使命感的大学生有利于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医药。苗药是几千年来苗民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域等多因素影响,苗药在发展过程中仍有较多的不足,且众多问题与天然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紧密相关,然而当代大学生对“苗药文化”的整体认识比较浅显,缺乏专业学习的方向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苗药相关的书籍,如《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质量标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尽管该标准已收载了数百种药材的质量标准,但部分药材的标准仍然过于简单,不够完善。如苗药“一点红”,仅通过薄层法将其与已知药材对比进行药材检验,并未提出具体的化学成分或药效成分作为标准进行检验,不满足中药现代化的要求。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关于药材或组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薄弱,而这些问题都是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范畴,从而为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赋予了一定的责任感。因此,高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医药文化发展的认识,能够使学生肩负起解决问题的使命感,担负文化传承重任,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并推进医药文化的深度开发。

  六、结语

  药学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7],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民族药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苗药文化”融入天然药物化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理论并加强实践学习,主要教学效果体现如下:“乐”,学生乐在学习过程,乐于接受先辈文化;“深”,在“苗药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对课程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加深;“责”,体现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因此,笔者在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开展教学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这有助于实现教学和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包骏,冉懋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4.

  [2]蒋朝晖,常楚瑞,陶玲,等.贵州苗药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731-4734.

  [3]陈俊华.蛇莲真伪品鉴定[J].中药通报,1984,9(5):17.

  [4]胡露,张锦,蔺良才,等.基于谱效关系的头花蓼抑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J].中药材,2016,39(9):2037-2040.

  [5]叶全知,黄光辉,黄豆豆,等.头花蓼中木脂素类降糖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17,40(1):107-110.

  《苗药文化融入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探讨》来源:《西部素质教育》,作者:徐国波 张嫩玲 周孟 罗喜荣 刘香 朱勤凤 廖尚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x/4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