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1-09-06 10:17:51 所属分类:医学护理 浏览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肌坏死,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较高[1]。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早期再灌注治疗,患者在1 h内获得再灌注治疗,仅1.6%的病死率,甚至能避免发生心肌梗死;而患者6.0 h内获得再灌注,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肌坏死,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较高[1]。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早期再灌注治疗,患者在1 h内获得再灌注治疗,仅1.6%的病死率,甚至能避免发生心肌梗死;而患者6.0 h内获得再灌注,其病死率提高到6.0%[2],由此可见,救治急性心肌梗死需要争分夺秒,减少时间延误是关键[3]。首诊能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其首次医疗接触(FMC)到PCI的时间要<90 min,而首诊不能进行PCI的医院,如预测其FMC到PCI的时间延长<120 min时,要马上将患者转送到能直接进行PCI的医院。一般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挂号、通知、缴费、分诊等,环节繁琐,耗时长,容易耽误救治的最佳时机。因此,优化护理流程能有效节约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4]。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优化护理流程效果,报告如下。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所有研究对象中,合并高血压者22例,合并高血脂症者14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入院的顺序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17例;年龄22~78岁,平均(52.4±4.5)岁;平均病程(2.1±1.2)h。观察组男性60例;女性15例;年龄23~77岁,平均(53.1±4.2)岁;平均病程(2.2±0.9)h。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于我院行PCI治疗;(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2)合并其他心脏疾病;(3)合并精神类疾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科室常规护理流程,包括:接诊、登记、通知医生、病情评估、急救分诊、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收治科室、办理入院手续、住院、PCI治疗、介入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护理流程干预,经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包括:(1)建立绿色通道。通过我院信息科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信息系统绿色通道,使该类患者能够在未办理住院手续的情况下先获取住院号,方便下达医嘱。患者用药、检查等凭条和单据均印有“胸痛急救”标识,充分体现先抢救后收费、先入院后办手续的原则。(2)安全转运。建立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护理人员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病情风险评估,并携带心电监护仪、呼吸囊、除颤仪、肾上腺素、多巴胺进行转运患者,转运过程由1名护士和1名医生共同进行,护士应位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医生位于患者右侧,便于抢救。确定家属同意PCI手术后,将患者直接转运至介入室,由手术医师和导管室护士负责接诊,交接时对患者身份、病情、生命体征进行再次确认。(3)救治及时。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确保24 h有值班人员在岗,接到电话10 min内达到介入室,护士提前准备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准备遵医嘱给药,并提前准备好备皮。介入手术完成后,协助家属补办入院手续并缴纳费用。

  1.4 、评价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救护时间以及救治效果。其中,救治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抗凝治疗时间和PCI实施时间。救治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PASW 18.0软件包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探索菜单验证数据正态分布性。计量资料使用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n(%)的形式表示,进行χ2检验,α=0.05为本研究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救护时间比较

  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首份心电图、静脉通道建立、肌钙蛋白T检测、抗凝治疗和PCI实施等各项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尽可能地节约在转运、诊断等各个环节上的时间,争取救治的最佳时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让患者够获得更大的疗效,需要在9 0 min内使闭塞的血管开通,应尽早进行P I C术[5]。因此,抢救患者的关键是节约前期护理时间,赢得最佳的急救时间。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患者冠脉开通时间延迟的原因一般是:患者来院就诊前期过程繁琐,要经历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取报告、办理入院手续等系列流程,耗时1~2 h以上,严重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6]。

  我院自建立胸痛中心起便明确要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流程,强调将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再到确诊、术前准备时间等都控制在规定的标准时间内。同时确保流程中护士的分工明确、配合有序,强化各学科之间、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协调配合,使检查、治疗、护理能够同步有序开展,减少在诊断、交接等过程中时间的拖延和浪费,保证抢救工作忙中有序、有条不紊,从而赢得最佳的救治时间。我院为保证救治工作的无缝链接,特设“绿色救治通道”,先救治再交费,充分展现了医护救治工作的人性化和救治工作争分夺秒的优越性。此外,在优化护理流程后,强化培训,提高院前医护的专业能力,严格要求,确保急救人员均能熟练地完成救护车上启动导管室、做好患者术前准备等操作,使院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绕过急诊室和冠心病监护病房,直接到导管室进行P C I术,减少时间浪费。一体化的院前、院内、转运、术前等各环节工作流程,节约了患者的急救时间,赢得了顺利接受急诊P C I的最佳时机。

  本研究表明,在现场诊断、心电图检查、静脉通道建立、获得肌钙蛋白T结果、抗凝药治疗、到导管室行P C I术的各个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到灌注治疗使心脏闭塞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为7 0 min,与国际标准的9 0 min相比,时间缩短了2 0 min。充分显示优化护理流程能有效节约时间,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进行P C I术。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明显提升救治效率,缩短各项救治时间,有助于梗死后心肌的重塑,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arnett R.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t,2019,393(10191):2580.

  [2] Jablonsky G,Leung FY,Henderson AR.Changes in the ratio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s 1 and 2 during the first da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ical Chemistry,2018,65(10):10.

  [3] Hermann M,Witassek F,Erne P,et al.Referral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sights from nationwide AMIS Plus registry 2005-2017[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26(1):1-5.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来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作者:陈爱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yxhl/4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