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金英消食液治疗因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所致小儿泄泻

时间:2015-12-20 17:59:03 所属分类:中国医学 浏览量:

小儿泄泻多由外感、内伤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为小儿常见病,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较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西医学称之为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在我国,

  小儿泄泻多由外感、内伤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为小儿常见病,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较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西医学称之为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在我国,小儿腹泻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位列第 2 位。我院近年来使用验方制剂金英消食液治疗因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导致的小儿泄泻,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010 年 3 月 - 2012 年 12 月收治的小儿泄泻患儿 260 例,男 141 例,女 119 例; 中位年龄 1. 8 岁。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儿科学》,急性感染性腹泻病除外。中医依据《中医儿科学》: 证型: (1) 伤食泻 100 例,证候: 大便稀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部胀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2) 脾虚泻 87 例,证候: 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3) 脾肾阳虚泻 73 例,证候: 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白无华,精神萎靡,小便色清,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30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2 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原则: 调整和早期进食; 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控制感染,合理用药;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护理,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的完整性。取丁香、肉桂研末,伴姜汁调糊敷于患儿脐部,每天 1 次。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散(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袋 3g) ,1 岁以下每天 1 袋,分 3 次服; 1 ~ 2 岁每天1 ~ 2 袋,分 3 次服; 2 岁以上每天 2 ~ 3 袋,分 3 次服,服用时将蒙脱石散倒入 50ml 温开水中混匀服用。治疗组予金英消食液(组成: 炒麦芽、炒山楂、蒲公英、炒鸡内金、姜半夏、茯苓、陈皮等,玻璃瓶装每支 10ml) 早晚各 1 支加温口服。腹痛加重加木香、槟榔理气止痛; 腹胀严重加莱菔子、厚朴消积除胀; 呕吐严重加藿香、生姜和胃止吐; 久泻不止,加肉豆蔻、石榴皮固涩止泻; 脱肛加黄芪、升麻升举中阳。7d 为 1 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与呕吐次数。

  1. 4 疗效评定标准 稀便消失、大便正常、呕吐停止为显效;稀便次数减少并逐渐停止、大便性状逐渐正常、呕吐次数逐渐减少为有效; 大便次数不变或增多、大便稀薄、呕吐不止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大便次数减少总有效率为 87. 69% 高于对照组的78. 46% ,大便性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86. 92% 高于对照组的81. 54% ,呕吐次数减少总有效率为 96. 15% 高于对照组的89. 2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 1、表 2、表 3。

  3、 讨 论

  泄泻主要病位在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形成泄泻。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若使脾运复健,湿浊化解,则泄泻可解。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以健脾益气、温补脾肾之法。实际运用当中,伤食泻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脾虚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脾肾阳虚者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我院验方制剂金英消食液中,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炒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炒鸡内金消食健胃; 姜半夏降逆止呕; 茯苓味甘淡,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陈皮苦辛温,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可健胃醒脾,消食化滞,减少胃肠负担,避免一些口服药的不良反应。金英消食液采取现代包装,干净卫生,保存时间长,取用方便,每支 10ml,服药量少而药物剂量及药效准确,口服液略带甜味,减少患儿服药及药物注射之痛苦,受到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同时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  2 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 2 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7.  3 王春芝,刘健,刘艳芳. 小儿泄泻的中医辨证施护[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 : 7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yyws/zgyx/2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