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7-24 10:23:31 所属分类:教育管理 浏览量:

摘 要:我国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起步比较晚,当前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体现在政府推动不足、欠缺整体设计、实施形式单一、师资结构单一以及社会支持不够等方面。解决中小学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立法保障,鼓励地方政府主导

  摘 要:我国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起步比较晚,当前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体现在政府推动不足、欠缺整体设计、实施形式单一、师资结构单一以及社会支持不够等方面。解决中小学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立法保障,鼓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加强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立足渗透,建立融合型的教育实施常态;普及培训,建设全员参与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家校企研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格局。

  关键词:中小学;生涯教育;立法保障;加强规划;家校企研合作

中小学生涯教育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实施生涯教育。而我国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起步比较晚。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首次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和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之后,在中小学实施生涯教育的呼声、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应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以学校探索为主,政府层面整体推进不足 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至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政策文件。此外,地区整体推进的案例都很少见,只有山东、浙江和上海等少数地区的教育部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生涯教育基本停留在学校实践探索层面,由此也导致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依据和标准,如生涯教育的意图和目标有哪些,学生培养有哪些目标,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开展,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等;二是缺乏经费、机构和人员等方面的保障,生涯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培训、课程开发经费,也需要重整学校管理架构,建立指导机构和配备指导人员,但缺乏政策依据,这些保障都无从谈起;三是难以统整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资源,缺乏地方政府的支持,单凭学校的力量是很难把当地研究机构和社会资源的力量利用起来的。

  (二)对生涯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从职业指导到生涯教育,西方国家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在中国大陆,从就业指导、职业辅导到生涯教育,经历了不过 40 年的时间,因此,对生涯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高中阶段大部分都集中在选科走课、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层面;初中阶段几乎仅有初三中职和普高分流时的职业指导,这种职业指导更多只是依据学业成绩来进行简单化指导;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人认为在小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这反映了目前大部分人还是把生涯教育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

  二是受西方生涯教育理论的影响,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无论是现有的学生教材和读本中、或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校外专业填报辅导机构中,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生涯决策时,更多的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因此,在某些地区高中选科以及志愿填报时出现了报考物理专业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有很多年轻人宁愿选择薪水较低但较舒适轻松的工作,可见,生涯教育在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安邦定国的责任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远远未能发挥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并未充分体现。

  (三)职能分工归属不清,实施形式单一目前,在学校的职能分工中,很多学校把生涯教育划归到了心理科组或者德育组,这样做的危险在于:第一,导致生涯教育直接变成了心理课或德育活动,使生涯教育游离于日常教育教学之外,实施形式和育人功能单一,有些学校动辄就谈开发一门生涯教育课程或者组织一个职业体验活动,却很少鼓励教师钻研各学科教材,发现其中已有的职业生涯教育要素,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第二,导致生涯教育变成了少数人、甚至只是几位心理教师的工作,尤其在高中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把生涯教育窄化为这样一个过程:个人特质测评—选考指导—择校辅导。第三,国内迅速兴起了各类生涯指导机构,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进行专业测评和指导,不少家长趋之若鹜。殊不知,生涯教育在校内的窄化和在校外的异化都是危险的。

  (四)师资结构单薄,缺乏全员参与的共识在最早实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美国,给每所学校都配备有专职的生涯咨询师,负责统筹全校的生涯服务工作。生涯咨询师需要具备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与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团队合作、与家长交流、与企业协作,就这样,咨询师按照 1∶ 300 的师生比配置都很难做到对学生的个体指导。而目前我国很多学校里的生涯教育主要依靠心理教师来开展,心理教师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并且,按照目前普遍的师生比配置,仅靠心理教师队伍实施中小学生涯教育是很难对学生开展个别指导的。但许多学校在全员参与和普及培训方面的意识尚非常薄弱,学校中的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职员工尚未能成为生涯教育的生力军,教育系统内尚未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生涯指导能力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五)局限于教育内部实践,社会合力尚未形成在生涯教育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家长被视为生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但在我国,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主导推进,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对生涯教育缺乏有效支持,科研院校对生涯教育的研究关注度也比较低。但相反,目前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机构对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关注度反而比较高,各类面向学生指导或教师培训的生涯教育机构开始兴起,但这些社会机构开展生涯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他们对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缺乏系统研究,大多直接把本来面向中学后阶段的生涯知识直接搬到中小学来;二是社会机构与学校不同,他们并不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较少从育人的角度来研究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设计。

  二、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立法保障,鼓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一是国家立法保障。不少发达国家都是通过立法确立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地位的,并有相应的拨款机制和机构设置。最典型的是美国,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 年宣布生涯教育成为“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随后,美国教育总署拨专款资助生涯教育实验,设立了生涯教育署,美国国会通过了《生涯教育法》等法令。同样,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是通过立法来推动生涯教育,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实施。

  二是地方政府主导推进。美国多数的生涯教育活动都是在州层面上展开的,大部分州都通过立法确认了生涯教育的地位并在财政上给予资助,各州有自己的生涯教育管理体系、财政支持体系以及生涯教育发展模型和实施标准。就连没有全国统一教育制度的加拿大,生涯教育的开展也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而是由各省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与实施,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来说,尤其有借鉴价值。我国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省市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以广东南海为例,生涯教育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并且区政府下拔专款用于生涯教育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在区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学校主动开展实践探索,区教育局、区人才办、团区委共同着力,区高端人才会、区人力资源协会以及南海教育商会等社会团体大力支持,社会参与度高。

  (二)加强规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发达国家的生涯教育切入阶段比较早,一般从小学就开始,并且对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都有完整的设计。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我国南海在区域内致力于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涯教育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建构差异发展的动力系统和生涯路径。

  一方面,在宏观层面,通过培养生涯“三力”帮助学生建构差异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生涯“三力”即是指生涯觉察力、生涯坚持力和生涯适应力。生涯觉察力是指学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意识到成长中的机遇与挑战;生涯坚持力是指学生有远期和近期的发展目标,并能为自己订立的目标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生涯适应力是指学生能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既努力坚持发展兴趣特长,又不放弃补差扶弱。在培养生涯“三力”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建构差异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

  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通过培养“四个学会”帮助学生建构适合的生涯发展路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生达成螺旋上升式的“四个学会”指标,建构适合自身特点的生涯发展路径,见表 1。根据这些具体的发展指标,学校行政、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心理教师等不同角色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根据本学科或领域特性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

  (三)立足渗透,建立融合型的教育实施常态一要加强教育教学渗透和融合。最早实施生涯的美国曾经也遇到过如何实施生涯教育的问题,直接讲授生涯知识或者单独开设生涯课程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将生涯的观念、信息以及技术融入现有的学术课程中,就成为学校生涯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之一。南海在教育教学渗透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建立起融合型的生涯教育课程实施常态:

  一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高度相关的内容,进行相关产业、行业和职业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与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设计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与德育和心育的融合,从生涯发展的视角来设计主题班会课和心理课,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三是与社团活动的融合,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在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拓展专长方面的重要功能,渗透生涯发展的信念、知识和方法;四是(课)校内外的融合,生涯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通过生涯发展长作业或大任务的形式,使校内的生涯认识和体验能延伸拓展到校外体验和实践中去。

  二要将生涯教育内容融入课标和教材。事实上,将不存在于计划教学科目中的内容融合到现实中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增加了教学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教学负担。较早实施生涯教育的法国直接把生涯规划写进教材,在某一学科或跨学科教学框架下,将生涯教育内容融入教材,在各学科教材编写的每个章节中,专门设置了与该学科有关的职业栏目,介绍与相应章节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相关职业。日本的生涯教育也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开展的。在我国, 2017 年修订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首次增设了《技术与职业探索》选修模块,体现了在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理念。因此,可进一步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各学科的教学大纲甚至教材编写中都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既能形成以教育教学渗透为主的必修形态,也能减轻教师进行教学渗透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0.

  〔2〕刘 元.美国 K-12 生涯教育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唐植君.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26):58-59.

  相关阅读推荐:浅谈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jyjx/jygl/4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