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 09:50:00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浏览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相关调查显示,30%的碳排放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需求的经济活动所造成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显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相关调查显示,30%的碳排放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需求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而民众对此知晓率不高,从而严重阻碍了低碳生活的推广普及。服装消费是我们日常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产生的碳排放量不可小觑。调查数据显示,服装行业是目前仅次于石油行业碳排放量的产业之一[1]。一方面,随着服装消费的升级,快时尚文化冲击,服装消费习惯和行为的改变,降低了消费者冲动购物和浪费行为的经济成本,人们消费服装用品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2],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比起工业化生产服饰增加的碳排放量,服装在使用过程中(包括洗涤、风干、淘汰处理)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是生产过程的6倍,每件衣服的材质、使用方式、淘汰处理等都会影响到服装碳排放量。人们在服装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低碳行为,是环境保护中最具影响性和象征性的表现。而服装消费低碳行为则取决于消费中的低碳意识。当代大学生占据着一定的消费市场,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力量,其服装消费低碳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今后大众的低碳意识。可见,在校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意识的高低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调查大学生在服装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低碳认知、低碳态度、低碳行为等问题,关注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的认知和表现行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服装消费低碳意识尤为重要。
1调查区域和样本特征
选取的调查区域是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天津作为低碳试点城市,积极推动产业化低碳发展,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消费方式,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低碳城市发展道路[3]。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服装的需求度较高,服装消费已成为主要消费项目之一。建设低碳城市强大的舆论宣传和实际的低碳措施是否有效,对具有显著服装消费特征的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利用网络调研,选取天津市各高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一到大四、研究生、博士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10名在校生。问卷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回收210份,排除少量无效问卷后,其中有效问卷为205份,回收率为98%。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调查样本中男女生分别为28.29%和71.71%;学科分布情况为文科34.15%,理科65.85%;年级分布情况为本科生43.90%,研究生50.24%,博士生5.85%。
2问卷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2.1信度分析
本文量表信度检验Cronbach值为0.705,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0以上,因此说明量表的测试结果比较可靠和稳定,可用于进一步分析,见表1。2.2服装消费低碳认知情况调查
2.2.1调查结果低碳认知是指个人对客观存在的低碳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想象,包括对低碳相关概念的认知和理解[4]。为弄清楚服装消费低碳认知水平,我们先从大学生对服装消费低碳概念的了解程度入手。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10.3%听说过低碳,但未听说过服装消费低碳一词;51.1%听说过服装消费低碳,但不清楚是什么;33.9%知道服装消费低碳的含义和大致内容;只有4.7%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表明大学生对服装消费低碳概念的了解程度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关于低碳与服装消费方式关系的调查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被调查大学生中认为服装消费方式与低碳有关系,消费方式对碳排放量影响很大的人占比35.12%,57.56%的学生认为服装消费方式造成很少的碳排放,服装消费方式与低碳有点关系,7.23%的大学生认为服装消费方式与低碳没有关系,服装消费过程中碳排放量对环境没有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学历与在服装消费低碳方式问题上的认识关系分析发现,不同学历大学生关于服装消费问题对碳排放量的认知存在着差异,认为影响很大的大多具有博士和研究生学历,认为两者关系不大的大多是大二到大三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的则是刚入学的大一学生,这表明大学生关于服装消费方式对碳排放的影响认知程度与自身学历呈正相关关系,即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越倾向于认为两者关系密切。服装消费低碳方式也包括低碳面料使用的选择,调查对低碳服装面料的知晓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服装消费低碳认知水平,结果显示,选择棉麻天然纤维的人最多,占43.35%;有机棉、天丝、莫代尔等人造天然纤维的次之,占38.84%;选择聚乳酸纤维,又称玉米纤维,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低碳服装材料的人并不多,只有16.81%;大学生依据固有知识经验认为天然纤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认为天然纤维材料制作成的服装碳排放量很少,事实上只凭这一点并不代表它就是低碳服装材料。有关数据显示,一件纯棉T恤在其使用寿命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其质量的28倍[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低碳服装材料的认识还不到位,有关低碳服装材料的知识储备不全。
2.2.2结果分析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服装消费低碳整体上认知水平不高,对服装低碳定义和相关概念理解程度较低,并且在服装消费方式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等问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对服装消费低碳的具体内容,即低碳面料的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也进一步反映出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认知情况与我们现在所采取的低碳宣传和相关措施存在一定的落差。
2.3服装消费中低碳行为调查
2.3.1调查结果服装消费低碳行为是人们在日常服装消费环节自觉有意识地实行低能耗、低浪费、低排放的可持续的新型消费行为模式[6],其中通过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淘汰率、洗涤频率、洗涤方式)、淘汰方式(捐赠、丢弃、再利用)等与低碳相关的行为特点反映出受访者在服装消费中的低碳程度。有关大学生服装购买能力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学生购买服装的频率为1个月1~2次,2~3月购买1次服装的次之;女生在服装上的投资和消费胜过男生;大学生每月在服装上花费200~400元的占24.39%,400~600元的占31.71%,600~1000元的占20.49%,由此可知大学生每月在服装上花费400~600元的居多,反映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购买能力,服装购买频率较高,在服装上的投资与日俱增。大学生最常购买的服装品类调查显示,牛仔服饰、快时尚品牌服饰、运动服装这3个选项占比最高,大学生偏爱购买时尚流行、款式造型独特的服装,服装款式是否新颖和时尚成为购买的主要理由。在大学生购买服装方式的调查显示,有近3/4的同学购买服装的渠道是通过淘宝天猫电商平台,其次是商场和专卖店等实体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较敏感的人群,热衷于网络购物这种快捷的购物方式,由此看出大学生网络消费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运输服装、快递包装等这些环节的碳排放问题。关于是否关注服装的面料成分表,7.35%的学生表示不关注,15.12%的同学比较关注,35.12%的同学一般关注,30.73%的同学很少关注,只有11.71%的同学表示关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购买服装时不太看重服装面料,关注面料成分大多出于自身穿着需求和习惯。在购买服装时,是否注意衣服上有无可循环和低碳类标志的调查显示,40.00%的同学选择不会注意,不知道服装的低碳标识;26.34%选择不会,没有发现服装低碳标识;6.34%的同学不会注意,认为低碳标识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手段;7.80%的同学会关注低碳标识,认为其体现了自我的低碳生活方式和态度;4.88%的同学关注低碳标识,认为低碳是一种时尚潮流的象征,14.63%的同学因为关注低碳服装,所以在购买衣服的时候会关注服装是否有低碳标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大学生不太会关注服装低碳标志,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低碳服装发展还未成形,其标识鲜有人知。在大学生对旧衣服的处理方式调查中,27.83%的大学生选择当垃圾处理,16.82%的选择送人,21.50%的选择堆放在家里,20.50%选择捐赠,少部分选择做创意改造,二次利用服装,还有一部分人不知该如何处理旧衣物,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旧衣服的处理方式上还有所欠缺,也说明我们的服装回收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大学生洗涤衣服和晾衣服的方式选择上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手洗衣服和自然风干的方式。多数大学生选择节能、节电、节约资源的方式,这一行为不排除受学校设施条件限制,一是可能和日常生活中常识性的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的习惯有关;二是大学生可能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他们确实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服装消费低碳使用行为,但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行为属于服装低碳内容。在对服装使用以及洗涤过程中低碳环保使用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0.00%的大学生选择了解和比较了解,多数人不了解,不够明确服装低碳使用方法,缺乏服装消费低碳的必要知识,这一结果也验证了上述分析中可能出现的第二类情况。
2.3.2结果分析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将日常的节能环保行为践行地很到位,但是并不知道服装使用时的节能属于服装消费低碳行为,服装消费低碳除了节能之外还有很多,大多数对此并不了解,由此可见低碳教育还不够全面和丰富,在践行服装的低碳生活方面,我们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2.4大学生对低碳服装消费所持的态度
对待服装低碳态度数据显示,超过80.00%的学生持支持态度,89.00%的学生愿意支付费用购买低碳服装,表示支持低碳商品,可以接受低碳服装带来的成本增加,可接受范围成本增加为5.00%~15.00%,这表明低碳服装的市场前景和大学生消费者的受众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低碳材料的运用和低碳标志的建立都可实现。在服装消费低碳行为上,95.50%的同学为了服装消费低碳化愿意减少服装购买,践行服装消费低碳原则。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学生对服装消费低碳认知度不高,但是基于服装低碳化是有利于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部分大学生选择支持服装消费低碳态度,说明大学生在服装低碳问题上具有积极的主观意识,多加宣传普及服装消费低碳,提高对服装消费低碳的认知。
3建议
提高全民的低碳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力宣传节能减耗,低碳环保的意识,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意识的培养和低碳行为的践行离不开学校、政府、服装企业这三者的支持,结合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的特征给出以下3点建议。
3.1建立完整的旧衣回收体系
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旧衣回收一直存在资源运用不当的状况,因此很多人的捐赠热情减退,社区和学校出现的回收箱制作成本高,取货物流成本高,服装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回收效率低且成本高,所以有必要探索新的旧衣回收体系模式,可以结合现代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创新技术研发回收系统,使整条的服装收发服务链高效、透明化、交互性和体验性强、成本低,还能够最大化利用服装资源,减少浪费。
3.2注重低碳意识的培养
个体对服装低碳的认知水平和认同对服装购买和服装使用及处置行为有显著影响,所以学校要注重服装低碳意识形态的培养[7],要善于利用大学生容易获取、乐于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如校园广播、学生社团、宣传栏、学校网站、环保电影、讲座培训等。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宣传的实用性与多样性结合、持续性和连续性结合,不断扩大服装低碳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营造服装低碳消费和使用氛围,构建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合理引导大学生低碳消费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低碳责任消费意识来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服装低碳消费是十分可行也是切实需要的。
3.3结合消费者消费特点
服装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服装制造商,要着力研究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新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循环利用且好回收降解,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减少工序、节约资源,加大对高校纺织材料研究、服装设计等专业的支持,设立相关基金项目,提高相关高校参与热情,为纺织服装行业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软实力保障;对于服装品牌商,打造自己品牌时应包含绿色环保内涵;衣服浪费首先是人们追求时尚、喜新厌旧的心理造成的,体现时尚的品位在于衣服的穿搭,而不是买买买,企业可借此创新营销模式,例如共享衣橱模式,平台将会为你提供一万多个款式任你挑选,消费者仅需支付一些会费,便可随时喜新厌旧,在一万多个款式中挑选出中意的衣服,并在穿着后寄回平台继续挑选。因为平台是共享的性质,尽可能地减少衣服的浪费,衣服循环利用率提高,而且废弃衣服可由平台和服装处理企业合作统一进行规范化处理,解决了消费者不懂如何低碳处理服装的烦恼。4结束语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低碳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概念模糊、知行不一的情况;服装消费低碳行为践行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大学生目前践行的一些服装低碳消费行为并不是对服装消费低碳认知作用下产生的,所以造成了低碳行为践行不全面、不充分的问题。综合反映出大学生的服装消费低碳意识薄弱,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切实培养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低碳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服装低碳意识是形成低碳认知情景下的服装消费低碳行为的首要前提,有了低碳意识,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在服装日常消费过程中做到真正的低碳化,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的态度对低碳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只要找对宣传方法和可行的政策,树立低碳意识并不难,让每个人都有意识地践行低碳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碳排放量自然就降低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会日益变好。
参考文献
[1]王来力,吴雄英,丁雪梅,等.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5):201-205.
[2]洪涛,郄红梅.新时代消费升级的中国时尚消费[J].消费经济,2018,34(2):28-36.
[3]李泽涛.我国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王建明,徐振宇.城市年轻人低碳消费“知”与“行”[J].浙江经济,2010(19):48-49.
[5]陈丽华.服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分析[J].棉纺织技术,2014,42(8):79-82.
[6]冯楠.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服装低碳消费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
[7]黎明,周荃.浅析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J].职业,2015(17):113.
《大学生服装消费低碳意识调查分析》来源:《天津纺织科技》,作者:王文慧 马大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shkx/47051.html
上一篇: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下一篇:节事活动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