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规定情境和舞台动作

时间:2022-04-14 10:16:36 所属分类:戏剧表演 浏览量:

作为世界现实主义戏剧史上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派别之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代表的体验派已成为话剧表演艺术的一座金字丰碑,熠熠生光。在斯氏体系中,舞台动作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而规定情境则是中心问题,演员惟有从规定情境出发,做出有内心根据的、合

  作为世界现实主义戏剧史上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派别之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代表的“体验派”已成为话剧表演艺术的一座金字丰碑,熠熠生光。在斯氏体系中,舞台动作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而规定情境则是中心问题,演员惟有从规定情境出发,做出有内心根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的,而且在现实中是可能的舞台动作,才能实现表演人生和传播精神美的美学理想。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 规定情境和舞台动作

  何谓规定情境?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明确指出:规定情境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到的一切。由此可知,规定情境分为三个层面,其一为剧作者构造的假定的社会生活结构,其二为表导演所理解的角色的精神状态、情感流程,其三为现实剧场的舞台环境。三个层面互为表里,又恰恰契合了戏剧艺术创作的三个维度,将剧本、舞台、观众有机联系到一起,因此也有人认为,规定情境反映了戏剧的本质属性。

  那么,如何进入“规定情境”?在斯氏体系的大厦上,旗帜鲜明地写着“生活的幻觉”五个大字。在这面旗帜下,艺术美力求保持生活美的本来面目,演员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那儿生活,按照人的天性的自然规律,自发地进行着有机天性及其下意识的创作。如此,规定情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一作者假设的环境俨然成为演员“生活”的真实环境。为了进入规定情境,解读剧本是基础,这种解读不能拘泥于浅层的文字解读,更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时间、地点、什么情况下”,而是要从宏观的社会文化到微小细节都要加以注意,并形成自己对人物、人物关系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真诚地相信在现实中这种生活的实际可能性,必须在内心深处将自己代入角色,用角色的性格暂时代替自己真实的性格,如此在故事的情节推进中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让观众被这“生活的幻觉”所征服。以经典话剧《茶馆》为例,三幕戏写尽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变化,表导演要对三个不同的时代背景、重要的历史事件、老北京的生活情况、旧社会的礼仪文化、风土人情等进行广泛细致的分析、观察,并深入体验作家写作时的思想情感,对作家歌颂什么、抨击什么的创作激情产生共鸣。之后,就要从生活中找感觉。饰演松二爷的黄宗洛在《让角色在自己身上活起来》中这样写:“我当时只有三十上下,算是个青年演员,对剧本所展示的时代和人物并不熟悉。我是从泡茶馆和看资料入手,敲开《茶馆》大门的。”为尽快获得人物的自我感觉,并回到历史的环境和氛围中去,黄宗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变——脱掉制服,改穿长袍;不喝凉白开,改沏盖碗茶;还特意像松二爷一样,养了只黄鸟。而剧组的所有成员只要进入排练场,就严格地生活于剧本所规定的情境之中,尽量保持剧中人物关系,按照老规矩行礼、就座、上茶、遛鸟……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泡在“规定情境”中,才有了栩栩如生的茶馆众生,才有了经典的经久不衰。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只有抛掉“演戏”的意识,在“规定情境”中生活生活再生活,使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反复指导自己去实践人物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走进人物、创造人物。

  话剧终归是表演的艺术,当演员成功地培植起自己所要扮演的人物的“心像”,对规定情境和其他人物有了内心的反应,身体自然而然地会依从内心去活动,发出外在动作,产生内部情绪,进而拥有真实的力量。外在动作即形体表演,内部情绪即精神生活,这就要求在角色创造中高度掌握两条平行的动作线。无论外在动作还是内部动作,都必须以规定情境为前提,特定的情境才能产生特定的动作。我们常说要讲戏情戏理、发于内而形于外,艺术现象是客观事物在审美主体头脑中引起了积极的反映以后产生的,这种反映所产生的艺术现象,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单纯临摹,更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异常活跃的能动的反应的产物。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舞台动作的心理内容。如《雷雨》中周朴园强令蘩漪喝药的片段,喝药只是一个表象,重点在于喝与不喝背后的性格、心理、情感。作为封建制家长,周朴园以各种借口强迫蘩漪喝药,既代表他的权威性,也说明他对妻子毫无爱意。而蘩漪的不肯喝则是她努力反抗而又挣脱不得的痛苦内心的行为体现。表演时要充分考虑二者的性格,体验人物在喝药这一事件所有细节上的感受、思想上的反映以及意志上要表现出的行动,进而做出恰如其分的动作,展现准确的情绪,揭示人物的性格。规定情境是舞台动作的基础和前提,对规定情境的深度挖掘、深刻进入,能够帮助演员准确做出舞台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演员的舞台动作又成为规定情境的揭示者,舞台动作越真实形象,观众的内心体验、情感共鸣就越强烈,主题思想也就越为深刻。《雷雨》第一场蘩漪出场时下楼动作又急又快,见到四凤后却慢了下来,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她渴望见到周萍,恨不得门一推开就看见他、抓住他,故而她的动作又急又快;然而天不遂人愿,迎面遇到的是四凤,为掩饰秘密被窥见的担忧和惊慌,她慢慢地、高傲地走到四凤面前,询问老爷的情况,俨然一副大家太太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个出场节奏,动作、神情的变化无不源自人物内心而又揭示内心,让观众看到她的美丽外表、太太尊严下深藏的寻找大少爷的强烈心愿和被这个环境压抑而又必须掩饰下去的内心痛苦。

  与传统戏曲利用程式塑造人物不同,话剧表演没有“技术”“程式”可言,话剧的角色也并非“演”出来的,而是通过舞台动作在规定情境中创造出来。无论戏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乃至其中任何一个时刻,规定情境都是具体明确的,演员置身其中,通过源于生活经验的想象,假使自己具有人物身份的全部信息,在性格、心理、情绪、情感等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内、外部舞台动作,完成创造人物形象的最高任务。二者的关系中,规定情境是舞台动作的主宰,是舞台动作产生的根本条件,而舞台动作又是推动规定情境变化的动力,是营造情境氛围的有力手段,互为依靠、互相促动。演员只有立足规定情境的肥沃土壤,才能拥有舞台动作的自由空间,才能盛开充满魅力的角色形象之花。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规定情境和舞台动作》来源:《当代戏剧》,作者:林 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jby/5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