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期刊

网络舆情情绪监测系统设计探索

时间:2020-12-21 09:57:17 所属分类:新闻 浏览量: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新网络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逐渐建构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会。在信息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新网络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逐渐建构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会”。在信息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也开始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社会舆情的新特点。它在给网民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如何积极地引导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舆情情绪监测系统设计探索

  一、网络舆情概述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1]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网络舆情强调的是集体网民对特定热点事件或现象的态度和意见。目前,国内网络舆情的抓取和分析技术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形成的速度非常快,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

  网络作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大容量、多形式、高速度、虚拟化、交互性、全球化的特点。“网络媒体以压倒传统媒体的优势存在着,是舆论传播的主要渠道。一系列新技术、新传收方式的不断发明,使网络在新闻活动中的功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已经和正在改变传统新闻传收的整体图景。”[2]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使信息传播朝着更自由、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信息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形式发生改变,人们既能自己生产信息又能传递信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与传统媒体相比,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和迅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信息的传递。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但同时互联网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假难以分辨。”[3]在此情况下,网络舆情开始呈现以下特征:

  (一)网络舆情传播的突发性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且传播速度飞快。舆论的传播方式也受到网络的影响。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言论、宣泄情绪和传递声音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形成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巨大舆论信息场。在这样的网络世界中,舆情的导火索是多种多样的,是不可预判的,而且具有爆炸性、瞬间聚集、难以控制等特点。[4]信息的传播快速、覆盖范围广,使话题在极短的时间变成受众讨论的热点,形成舆论。舆情事件中的当事人、信息内容、信息被发布的时间和发布的方式等都有可能影响舆情接下来的发展。

  (二)网络舆情传播的多向性

  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舆情事件的传播是多次、多向的,还伴随反转的可能。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更为多元,传受之间的互动也很明显,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网络热点一旦触发,舆情就会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以不同的表达形式传播,继而开始“病毒式”和“爆炸式”的扩散。受到群体极化的影响,舆情话题初次发酵后往往能够高效迅速升温,传播方式也从传统媒体升级成了音频等新媒体方式,加剧舆情传播的维度。

  (三)网络舆情传播的变异性

  互联网中的身份隐匿和匿名传播是导致网络舆论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是普遍的,不具体的。有时信息发布者不会通过现场采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规范渠道来操作,因此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在各类舆论主体的多元需求下不断进行加工和变异传播,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编造的现象。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有些内容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吸引大众的目光,失去了真实性。信息制作和传播的低门槛使舆论偏向负面报道,因为负面报道的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关注度更高,形成舆论的概率较大,引起热议的可能性强。社会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一旦被破坏,舆论导向便会偏离正轨。此外,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单个舆论事件可能会引发持续的关注和一些类似事件的联动反映,持续发酵,舆情的影响力就会再扩大。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网络舆论的生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出现了“云”动会、云祭祀、云课堂、云考试、云办公等“万物皆可云”的新形势。受众与互联网接触密切,舆情关注度大。一旦出现网络讨论的话题,便很快形成负面的舆论,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就会产生群众恐慌,网络谣言四起,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对舆情的引导和应对策略的探讨尤为重要。

  (一)主动掌握话语权

  在当前新的传播形势下,主流媒体从业者要有正确的创新意识,改变舆论工作中陈旧的思维方式,采用正确积极的方式加以引导,提高对舆情管理的新认识。提高网络舆情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网络主流思想建设,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及时回应受众的诉求,善意倾听“人民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打通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的“两个舆论场”。认真梳理和分析用户因为负面舆论而产生的情绪,采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在舆情发生后迅速查明真相,将事实全面公开,主动回应。对事件做出明确客观的判断,争取主动,回应关切,抢占舆论的先机,把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

  (二)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舆论的走向不是任其发展的,而是可以被引导的。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主流媒体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发挥其主导作用。舆论是一个充满理性和非理性表达的矛盾体,做好正确积极的引导需要一个具有良好工作素质的团队,不能忽视专业理论,也要重视技能学习,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不断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不同网络平台上信息传播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此主流媒体应给予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有效引导公众舆论。同时,应及时发布公众不确定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群体恐慌,用事实和权威来回应公众。增加透明度,掌握主动权,在第一时间发声,拒绝谣言滋生,引导舆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舆情管理机制

  新时代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舆情管理的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更加完善。不仅要依靠人工监测的形式,还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监测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作为数据支撑,对舆情数据进行自动抓取、自动分类,确定舆情所处的阶段,形成简报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是舆情研究的视角也更加多元化,以便及时作出预判。”[5]同时,也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始终维持好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用户的自我表达意识提高,对热点事件发表自己意见的欲望越来越强。因此,只有保持信息表达和交流的渠道畅通,才能及时、全面、公开新闻事件的发展,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

  四、结语

  舆论在社会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网络舆论更是舆情研究不可忽略的主体,它的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在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变换着。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宣泄情绪和传递声音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形成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和虚拟性于一体的巨大舆论信息场。网络舆情的正确处理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网络舆论给予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积极回应各种质疑和传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顺应全媒体的发展方向,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占据舆论引领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余才忠,熊峰,陈慧芳.舆情民意与司法公正[J].法治与社会,2011(12).

  [2]王明浩.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应对[J].新闻战线,2014(07).

  [3]连小青,马欣.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与引导[J].传播力研究,2019(15).

  [4]刘志强.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及风险防控[J].传播力研究,2019(03).

  [5]高志华,陈婵.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三要素[J].新闻世界,2019(05).

  作者:赵倩倩

  网络舆情情绪监测系统设计探索相关推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zazhifabiao.com/lunwen/wzys/xw/47309.html